编席吹箫出寒门,追随沛公起风云。
攻城先登战功赫,厚重少文刘邦论。
诛吕安刘护汉室,北军左袒定乾坤。
汗流浃背辞相位,狱吏方知尊与卑。
列位,这一章讲一个西汉开国元勋的传奇人物——这人是刘邦临终前断言“安刘氏者必勃也”的绛侯周勃。
话说秦朝末年,泗水郡沛县的西头,住着一户姓周的人家。这家主人便是周勃,那时的他,是个靠手艺糊口的穷小子。周家祖上本是河南原阳人,因躲避战乱迁到沛县,到周勃这一辈,早已家道中落,只剩几间漏风的土坯房,雨天都用锅碗瓢盆接雨水,外面大雨屋里小雨,外面雨停了屋里雨还是在下。
周勃生得魁梧,身长八尺有余,肩宽背厚,双手能提百斤重物,可空有一身力气,却没个谋生的好营生。平日里,他靠编织“蚕箔”过活——就是养蚕用的竹篾架子,一天编不了几个,换的粟米刚够填肚子。赶上有人家办丧事,他还得帮人家吹箫,挣些零碎钱。沛县一带的习俗,办丧事要请人吹箫,奏《薤露》《蒿里》这样的哀曲,周勃虽不善言辞,吹箫的技艺却练得娴熟,箫声呜咽时,能把送葬的人都听得落泪。
那时的天下,已隐隐透着乱世的苗头。秦始皇刚死,秦二世胡亥昏庸,赵高当道,赋税徭役沉重。街头巷尾,常有流民路过,说些“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反了”“楚军破了几座县城”的消息。
秦二世元年九月,沛县县令想跟着反秦,又怕百姓不附,便想请流亡在外的刘邦回来主持大局。谁料刘邦一回来,就联合沛县父老杀了县令,自称“沛公”,竖起反秦大旗。消息传到周勃耳中时,他正在院子里编蚕箔,他看着街头涌来涌去的人群,听着“跟着沛公反秦,有饭吃、有衣穿”的喊声,突然扔下竹篾,大步流星往刘邦的大营走去。
营门口的士兵拦住他:“你是谁?来做什么?”周勃挺起胸膛:“我叫周勃,沛县人,来投沛公,想跟着他杀秦兵!”恰好刘邦从营里出来,见他身材魁梧,便笑着说:“好汉子!既来投我,就留下吧,跟着我打仗,亏待不了你!”
就这一句话,周勃的人生彻底改了方向。他脱下粗布衣裳,换上简陋的铠甲,拿起一把锈迹斑斑的环首刀,成了刘邦麾下最普通的一名士兵。
古来成大事者,多有过人之处,周勃没读过书,不懂兵法谋略,可他敢打敢冲,不怕死。刚投刘邦时,他只是个“中涓”(负责侍从护卫的小官),可每次打仗,他都不要命似的往前冲,显露出过人的勇武。
刘邦率军攻打胡陵、方与两县时,秦军据城死守,汉军攻了半天也没攻下来。周勃看着城上的箭雨,对身边的士兵说:“这样不是办法,我先登城,你们跟着我!”话音刚落,他就扛起云梯,踩着泥泞往城下冲。城上的秦军见有人冲过来,纷纷扔石头、浇滚油,周勃的左臂被滚油烫伤,皮肉都翻了起来,疼得他牙咧嘴,可他没停,反而加快脚步,把云梯靠在城墙上,一手抓着云梯,飞快的攀爬,翻身跳上了城头。
城上的秦军见他冲上来,马上围上来。周勃毫无惧色,环首刀舞得虎虎生风,一刀砍倒一个秦军士兵,鲜血溅了他一脸。后面的汉军跟着涌上来,很快就攻破了城池。战后刘邦拍着他的肩膀说:“周勃,你真是条好汉!这一仗,你头功!”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