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朕的儿子慕容暐,今年才十一岁,年纪太小,不足以支撑大业。你是我燕室的栋梁,若你愿意,可取代慕容暐,登基为帝。只要能保住燕国的基业,朕死而无憾。”
慕容恪闻言,当即跪地叩首,额头磕在地上,鲜血直流:“陛下,臣深受先帝厚恩,又受陛下信任,若有二心,必遭天打雷劈!臣愿辅佐幼主,至死不渝,绝不让前燕的基业毁于一旦!若臣有半句虚言,让我死后不得入慕容氏的祖坟!”
慕容儁见他如此忠诚,感动得泪流满面,他颤巍巍地从枕头下拿出传国玉玺,递给慕容恪:“太原王,朕把燕国和幼主都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辅佐他,让燕国越来越强大。”
慕容恪接过玉玺,郑重地说:“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不久后,慕容儁病逝,太子慕容暐登基,年仅十一岁。慕容恪以太宰之职辅政,总理朝政。此时的前燕,内有幼主临朝,外有前秦和东晋的威胁——前秦的苻坚,重用王猛,整顿吏治,国力日渐强盛;东晋的桓温,手握兵权,一心想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局势十分危急。
可慕容恪却镇定自若,他知道,要想保住燕国,必须先稳定内部,再防备外敌。他辅政期间,做了两件影响深远的事。
第一件事,是重用汉人官员。前燕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之前的官员大多是鲜卑人,汉人官员很少有机会参与朝政,这导致鲜卑人与汉人的矛盾越来越深。慕容恪辅政后,大力提拔汉人官员,比如申胤、悦绾等人。申胤学识渊博,慕容恪就让他担任太子太傅,教导慕容暐读书;悦绾有治国之才,慕容恪就让他担任尚书左仆射,整顿吏治。
悦绾上任后,发现前燕的官员大多虚报户口,逃避赋税,导致国家的财政收入减少。他便向慕容恪建议,重新核查户口,严惩虚报户口的官员。慕容恪当即同意,还亲自支持悦绾的工作。悦绾雷厉风行,短短三个月,就查出了二十多万虚报的户口,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百姓们见汉人官员也能为燕国办实事,对前燕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鲜卑人与汉人的矛盾,也缓解了不少。
第二件事,是平定辽东慕容仁的叛乱。慕容仁是慕容皝的弟弟,也就是慕容恪的叔父,他一直不满慕容儁登基,见慕容暐年幼,便在辽东起兵反叛,还勾结匈奴人,想夺取皇位。
慕容恪得知后,亲自率军前往辽东平叛。他知道慕容仁在辽东经营多年,势力不小,便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先是派人假装从陆路进攻,吸引慕容仁的注意力,然后亲自率领精锐骑兵,从海路出发,突袭慕容仁的大营。
慕容仁果然中计,把主力都派去防守陆路,大营里只剩下少量士兵。慕容恪率军突袭,一举攻破大营,慕容仁措手不及,被燕军生擒。平定叛乱后,慕容恪并没有杀慕容仁,而是把他押回邺城,软禁起来——他知道,杀了叔父,会让慕容氏内部产生矛盾,软禁既能惩罚慕容仁,又能保住慕容氏的颜面。
此后,前燕的内部逐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国力也日渐强盛。东晋的桓温见前燕强盛,不敢轻易北伐;前秦的苻坚,也暂时不敢对前燕动兵。
可常年的征战和操劳,也拖垮了慕容恪的身体。东晋太和二年(公元367年),慕容恪因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他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便召来慕容暐和几个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