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长江上游打造水师,训练士兵,待时机成熟,再兵分多路,水陆并进,直捣陈都建康。”隋文帝阅后大喜,当即采纳杨素的建议,任命他为信州总管,驻守永安(今重庆奉节),负责督造战船、训练水师,为伐陈做准备。
永安地处长江上游,是扼守长江的战略要地。杨素到任后,立即投入到水师建设之中。他深知,水师的核心在于战船与士兵,故在战船建造上不惜工本,亲自设计监造,打造出多款性能优越的战船。其中最着名的,便是“五牙舰”——此舰高十余丈,分为五层,每层皆设有舱室与作战平台,可容纳士兵八百人;舰体两侧装有六根“拍竿”,每根拍竿长五十余尺,末端系有巨石,战时可借助机械装置将拍竿甩出,砸击敌船,威力巨大。此外,还有“黄龙舰”,可容纳士兵百人,船体轻便灵活,适合快速突击;“平乘舰”“舴艋舰”则体型更小,适合侦察与短途作战。
在训练士兵方面,杨素更是严苛。他挑选士兵时,不仅要求体格健壮,更注重水性与战术素养,每日亲自督导训练,从水上列阵、战船协同,到登船作战、近身搏杀,无一不细致讲解。对于训练中表现优异者,他会给予丰厚赏赐;对于懈怠者,则严厉惩处,绝不姑息。《隋书》中记载,杨素治军“军令严肃,有犯必诛”,但他也深知士兵疾苦,时常体恤下属,故麾下士兵皆愿为其效死,水师战斗力日益强盛。
经过三年的准备,隋朝水师已初具规模,伐陈的时机也逐渐成熟。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隋文帝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兵分八路,共计五十一万大军,水陆并进,正式发动伐陈之战。其中,杨素率领的水师,便是西路军的核心力量,负责从永安出发,顺江而下,突破陈朝长江防线,牵制陈朝水师主力,为东路军进攻建康创造条件。
杨素率领水师东进的第一站,便是陈朝驻守的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狼尾滩地势险要,滩多水急,陈朝将领戚昕率领青龙舰百余艘,驻守于此,并在滩头设置栅栏,妄图凭借天险阻挡隋军。杨素率军抵达狼尾滩后,并未急于进攻,而是亲自勘察地形,分析陈军部署。他对麾下将领说:“狼尾滩滩险水急,若白天强攻,我军战船难以操控,必遭陈军阻击;且陈军依仗天险,防备必然松懈,不如趁夜袭之,必能一举破敌。”
当晚,杨素亲自率领数千艘黄龙舰,借助夜色掩护,悄悄逆流而上,逼近陈军大营。同时,他派部将王长袭率领步兵,从陆路绕至陈军背后,准备突袭;派部将刘仁恩率领骑兵,沿长江南岸疾行,截断陈军退路。三更时分,隋军发起总攻,王长袭率领的步兵突然冲入陈军大营,刘仁恩的骑兵也及时赶到,截断陈军后路,杨素则率领水师从正面猛攻。陈军毫无防备,顿时大乱,士兵四散奔逃,戚昕见大势已去,只得率领残部弃船逃走。
狼尾滩一战,隋军大获全胜,不仅击溃了陈朝的第一道长江防线,更缴获了大量战船与粮草,极大地提振了隋军士气。战后,杨素率领水师继续东进,沿途发布檄文,历数陈后主的荒淫无道,劝谕江南百姓归附隋朝。江南百姓本就对陈后主不满,见隋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纷纷归附,杨素的水师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抵达了陈朝的第二道防线——歧亭(今湖北宜昌西北)。
歧亭乃是长江中游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