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粮道被断,果然恐慌不已,连忙派人向平壤求援。李积早已料到高句丽会派兵救援,便在援兵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一举击溃了高句丽的援军。新城守军见援兵被歼,粮草耗尽,只得开城投降。
攻克新城后,李积率领唐军继续南下,先后攻克了辽东、白岩等十余座城池,直逼高句丽的都城平壤。此时,高句丽的国王高藏见唐军势不可挡,只得派人向唐朝投降。但李积深知高句丽反复无常,若不彻底将其平定,日后必再生叛乱。于是,他对部下说:“高句丽今日投降,明日可能再反,不如趁此时机,攻克平壤,彻底终结高句丽。”
随后,李积率领唐军对平壤发起猛攻。平壤守军虽顽强抵抗,但在唐军的猛烈攻势下,最终还是溃败。总章元年(668年)九月,李积率军攻克平壤,俘虏了高句丽国王高藏及文武大臣,高句丽汗国从此灭亡。
消息传回长安,唐高宗亲自到城门迎接李积,对他说:“您年过七十,仍能率军平定高句丽,为大唐开拓疆土,此功足以光耀千古!”随后,唐高宗封李积为太子太师,赏赐他良田千顷、奴婢三百人。
总章二年(669年),李积因病在长安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得知后,悲痛不已,下令停朝七日,追赠李积为太尉、扬州大都督,陪葬昭陵。在安葬李积时,唐高宗亲自到城外送葬,望着李积的灵柩,忍不住落泪道:“从此,大唐再无这样的名将了。”
李积的一生,历经隋末乱世、唐初统一、贞观盛世、高宗拓土四个阶段,他的每一次征战,都与大唐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平定东突厥,让唐朝消除了北方的威胁;他灭亡高句丽,让唐朝的疆域扩展到朝鲜半岛;他的“多谋善断、用兵稳健、善抚士卒”,不仅为他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更赢得了后世的敬仰。
唐太宗曾说:“李靖、李积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这句话,既是对李积军事才能的最高评价,也是对他一生功业的最好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