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烽烟裂九州,晋王虎子起并州。
三矢承命平梁祚,一骑冲阵破敌楼。
建唐曾展凌云志,宠伶终埋盖世侯。
汴洛繁华成旧梦,千年犹叹李存勖。
列位,这一章咱们要讲的这位人物,是唐末五代年间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他生于唐僖宗中和五年(885年),出生地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父亲便是唐末赫赫有名的晋王李克用。这李克用本是沙陀族人,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被唐僖宗封为河东节度使,后来又晋封晋王,坐拥河东之地,成为当时北方最具实力的藩镇之一。而李存勖的一生,自出生起就与“征战”二字紧紧绑在一起——他少年时便随父出征,青年时承父遗命,以三矢为誓,誓灭后梁、燕国、契丹;壮年时率军奇袭汴梁,灭亡宿敌后梁,建立后唐,统一北方;可谁曾想,最终因宠信伶人、疏远功臣,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李存勖出生时,黄巢起义虽已被镇压,但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早已崩塌,各地藩镇拥兵自重,互相攻伐。李克用作为河东藩镇的首领,常年与占据河南的朱温对峙——这朱温本是黄巢起义军的将领,后来投降唐朝,凭借军功步步高升,最终成为宣武节度使,占据汴梁(今河南开封),与李克用成了死对头。两人因争夺地盘、扩充势力,大小战役打了数十场,仇恨越积越深。
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李存勖自幼便对骑马射箭、排兵布阵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三四岁时,就跟着父亲的亲兵在军营里转,看士兵们操练;五岁时,李克用便教他拉弓,虽然力气小,拉不开强弓,却能稳稳射中十步外的靶心;十岁时,他已能骑上骏马,跟着父亲出征,在战场上观察两军对阵的局势。李克用见儿子如此喜好军事,又聪慧过人,心中十分欢喜,常对左右说:“此子骨相非凡,将来必能继承我的事业,甚至超过我!”
李存勖不仅骁勇,还精通音律、擅长诗文——这在崇尚武力的沙陀贵族中,算是个异类。他年少时曾跟着晋阳的儒士学习,通读《左传》《史记》,对历史上的战争策略、治国之道颇有见解;闲暇时,他还喜欢琢磨戏曲,不仅能唱,还能自己编写曲词,这也是他后来宠信伶人的主要原因。
唐天复二年(902年),李存勖十七岁,这一年,朱温率领大军围攻晋阳,想一举消灭李克用的势力。当时晋阳城内兵力空虚,粮草短缺,士兵们都很恐慌,不少将领劝李克用弃城逃跑,退守代北。李克用犹豫不决,这时李存勖站出来说:“父亲,朱温虽势大,但他远道而来,粮草供应必然困难,只要我们坚守城池,拖到他粮草耗尽,再派兵突袭,必能击退敌军。若此时弃城,朱温必然追击,我们没有退路,只会全军覆没!”
李克用听了儿子的话,觉得有理,便决定坚守晋阳。在朱温大军攻城最猛烈的时候,李存勖带着几百名精锐骑兵,从北门杀出,绕到敌军后方,烧毁了朱温的粮草大营。朱温得知粮草被烧,又久攻晋阳不下,只好率军撤退。经此一战,李存勖的名字传遍了河东,士兵们都称他为“李亚子”——“亚子”是当时对少年英雄的尊称,意为“堪比其父,甚至更胜一筹”。
唐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废掉唐哀帝,自立为帝,国号“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灭亡,五代十国的历史从此开始。李克用得知朱温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