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52章 北宋开国良将曹彬

第52章 北宋开国良将曹彬(1 / 5)

铁血开基宋祚昌,良将擎旗镇四方。

平蜀不教烽燧苦,下唐犹护井闾康。

北征未竟英雄泪,青史长留姓字香。

莫道功高多显赫,仁心一片是纲常。

列位,这章要讲的是北宋初年一位名将——曹彬。他生于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卒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一生跨越后周、北宋两朝,历经太祖、太宗、真宗三帝。《宋史》称他为“开国第一良将”。

曹彬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曹芸在后周担任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一方军政要员。他自小在军旅环境里长大,却没染上将门子弟常见的飞扬跋扈,反倒养成了沉稳内敛的性格。耳濡目染之中,培养了他非常高的军事素养。

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周世宗柴荣即位,曹彬凭借父亲的荫庇入仕,担任供奉官,正式踏上仕途。那时柴荣正意图整饬军备、开拓疆土,对有才干的年轻将领格外看重。曹彬虽出身勋贵,却半点没有骄纵气,办事严谨细致,待人谦和有礼,就算对身边的小吏,也从没有过呵斥责骂。有一次,柴荣派他去检视禁军的装备,他拿着名册逐一核对甲胄、兵器,连甲片上的铆钉牢不牢固、弓弦的张力够不够都一一检查,回来后把情况详细禀报,没漏过任何一处细节。柴荣见了,当场称赞:“你办事这么尽心,真是难得的可用之才。”从那以后,曹彬常随柴荣出征,先后参与了征讨北汉、南唐的战事,在实战里攒下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那时不少后周旧臣要么心存疑虑,要么暗中抵触,曹彬却始终保持着中立与谨慎。他既不主动去攀附新君,也不消极怠工,该处理的分内事务,依旧按部就班地办。赵匡胤早就听说过曹彬的才干与品行,想把他纳入自己的核心团队,又知道他性格耿直,不愿用权势强迫。有一天,赵匡胤召曹彬入宫,赐他酒食,席间笑着说:“朕知道你是忠义之人,如今周朝已然改朝换代,大宋刚刚立国,天下得靠贤才一起治理,你愿意为朕效力吗?”曹彬起身拱手,从容回答:“臣本来就是为社稷效力,不是为某一姓、某一朝效力。如今陛下登基,要是能安抚百姓、兴利除弊,臣自然会尽忠职守,绝不敢有二心。”这番话既表了忠心,又不失风骨,赵匡胤听了大喜,当即任命他为客省使,掌管四方朝贡事务,后来又升他为左神武将军。

那时的北宋虽说定都开封,却只掌控着中原一带。南方还有后蜀、南唐、南汉等割据政权,北方则有强大的契丹,以及依附契丹的北汉,统一大业远没完成。宋太祖赵匡胤定下“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第一个要征伐的,就是占据巴蜀之地的后蜀。

后蜀后主孟昶是个荒淫无道的君主,朝政腐败不堪,民怨沸腾。而且蜀地物产丰富,要是能拿下,既能充实国库,又能为后续的征伐提供物资支持。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赵匡胤任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崔彦进为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领六万大军分两路讨伐后蜀。临行前,赵匡胤特意召曹彬入宫叮嘱:“蜀地百姓受苛政苦了这么久,这次征伐要是纵容士兵劫掠,那咱们跟盗匪有什么区别?朕知道你治军仁厚,现在让你当都监,就是要你约束部众——不许滥杀一个人,不许妄取一物。要

最新小说: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那些年我磨砺过的主角们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寒门状元 大明,我来了! 第一权臣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