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库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国野史大甩卖 > 第1章 贪吃的饕餮

第1章 贪吃的饕餮(2 / 3)

警钟。饕餮吃别人,最后把别人吃光了,只能吃自己;人要是贪别人的东西,最后把能贪的都贪完了,只能贪自己的名声、自己的良心、自己的性命!

到了商周的时候,青铜工艺特别发达,王公贵族们用青铜器祭祀天地、祖先,这些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就是“饕餮纹”——大多是饕餮“自噬”后剩下的那颗头,双目圆睁,獠牙外露。

当时的工匠,刻饕餮纹可有讲究,先做陶范,把饕餮纹的细节刻在陶范上,比如眼睛要刻成方形,用黑彩填瞳;獠牙要往上翘,能碰到额头;额间要刻云雾纹,一圈圈绕着,显得威严;纹路边缘还要刻细如发丝的雷纹,增加层次感。然后往陶范里灌青铜溶液,待冷却后敲碎陶范,最后打磨纹饰,一件带饕餮纹的青铜器就成了。

现藏在故宫博物院的“饕餮纹鼎”,高有六尺,腹部的饕餮纹比碗还大,您站在它跟前,能感觉到一股威严的气势。

贵族们为什么要在祭祀用的青铜器上刻饕餮纹呢?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镇邪”——饕餮是凶兽,邪祟见了它,就像老鼠见了猫,不敢来捣乱,这样祭祀就能顺顺利利的进行。另一种说法是“自警”——贵族们看着鼎上的饕餮纹,会想起饕餮“贪食自噬”的故事,提醒自己别贪权势、别敛钱财,免得到最后像饕餮一样,把自己给“吃”没了。

后来,饕餮纹不光刻在鼎上,还刻在尊、爵、戈等器物上。比如“四羊方尊”的腹部,就刻着四个小饕餮纹,每个饕餮纹对着一只羊头,既显威严,又藏着“四方平安”的寓意;戈的刃部上方,会刻个小饕餮头,士兵握着戈,会觉得有饕餮的加持,打仗更勇猛。

到了汉代,饕餮纹的应用更广了,画像石上也有饕餮纹。山东嘉祥的武氏祠画像石里,有一幅“饕餮食鬼图”:饕餮的头颅刻在中间,张开嘴,咬着一个小鬼,小鬼的四肢在挣扎,周围还刻着祥云纹。这是“以凶制凶”,用饕餮的凶气吓走作恶的鬼。民间还流行戴“饕餮佩”,用玉雕刻成饕餮的头颅,穿在红绳上,给孩子戴上用来驱邪保平安。

饕餮,到了后来,就不光是凶兽了,成了贬义词——说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叫“饕餮之徒”!

春秋时候有个鲁国的大夫叫季斯,身居高位,在鲁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可他贪得无厌。他看上了邻居的良田,那良田是邻居家传了好几代的,邻居说啥什么不卖。季斯咋办?编造了个罪名,说邻居“不敬祖先”,把邻居抓起来关进大牢,然后派人把良田占了!

他还特别贪财,百姓交的赋税,一半进了他的腰包,家里的金银珠宝堆得像小山,连吃饭的碗都是玉做的,穿的衣服是用丝绸做的,上面绣着金线。百姓们私下里骂他:“这季斯就是活饕餮,占了田,贪了钱,还要吃人!”

后来,季斯得罪了鲁君。鲁君免了他的官职,抄了他的家,把他赶出了都城。季斯没了钱财,又没人肯接济他,最后,他饿死在了街头,尸体被野狗啃了,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

唐朝的宰相元载比季斯还贪,元载权倾朝野,收受贿赂收到手软。地方官给他送金银珠宝,他看都不看;送古玩字画,他也觉得没意思;他就喜欢囤胡椒!在唐朝,胡椒非常珍贵,因为胡椒要从西域运来,路途遥远,运输成本很高,在唐朝,胡椒比黄金还贵,寻常百姓一辈子都见不到,连中小

最新小说: 崇祯之军火大明 李龙鳞苏凤翎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大明,我来了!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穿成星际天赋废,靠种田养家糊口 第一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