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魏忠贤(2 / 4)

制”......最后,杨涟写道:“魏忠贤一日不除,大明一日不安!”

这封奏折递上去的时候,熹宗正在木工房里做木工活儿,觉得杨涟是在没事找事,理都没理。

魏忠贤知道此事后指使阉党罗织罪名,把杨涟抓进了诏狱。诏狱里的酷刑,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全刑”包括打板子、夹手指、戴枷索,最残忍的是“土袋压身”——把装满土的袋子压在人身上,直到肋骨断裂。杨涟在诏狱里被折磨得遍体鳞伤,手指被夹断,肋骨断了三根,但他始终没承认自己有罪。有一天,狱卒送来一碗“参汤”,杨涟看着汤里漂浮的黑色粉末,突然笑了:“魏忠贤这是急着要我死啊!”他接过汤,一饮而尽,当天晚上就气绝身亡,死的时候,眼睛还睁得大大的,像是在盯着紫禁城的方向——那里有昏庸的皇帝,有祸乱宫闱的客氏,还有他没能扳倒的权宦。

杨涟死后,魏忠贤又把矛头指向了其他东林党人。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五人,因为曾经支持杨涟,也被抓进诏狱,史称“东林六君子”。左光斗是个出了名的清官,百姓都叫他“左青天”。可到了诏狱里,他被打得血肉模糊,连亲人来探监时,都认不出他来。左光斗知道自己活不成了,就对亲人说:“我死了没关系,你们一定要把魏忠贤的罪行写下来,让世人知道!”最后,他和魏大中等人一起,被阉党用绳子勒死在诏狱里,尸体扔在墙角,直到发臭了才被拖出去。

“东林六君子”的死,让整个朝堂都噤若寒蝉。以前还敢说几句公道话的官员,现在见了魏忠贤的党羽,都低着头绕着走。有个叫周顺昌的官员,在老家苏州为杨涟哭丧,结果被缇骑抓了起来。苏州的百姓听说后,上万个人堵在大街上,要和缇骑理论,缇骑们嚣张地说:“这是魏公公的命令,你们想造反吗?”百姓们怒了,拿起石头棍子打缇骑,当场打死了两个。可最终,周顺昌还是被抓走,死在了诏狱里,带头闹事的百姓也被砍了头——这就是历史上的“苏州民变”,也是明末百姓对阉党暴政的第一次反抗。

“东林六君子”死后,魏忠贤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各地官员为了讨好他,开始疯狂地建造生祠(为活人建的祠堂)。第一个建生祠的是浙江巡抚潘汝桢,他在杭州西湖边选了块风水宝地,建了一座规模堪比寺庙的生祠,里面供奉着魏忠贤的雕像,雕像穿着龙袍,手里拿着玉圭——这可是皇帝才能用的东西。潘汝桢还规定,百姓路过生祠时,必须下马跪拜,否则就以“大不敬”论处。

有了潘汝桢带头,其他官员也跟着效仿。苏州建了“普惠祠”,松江建了“德馨祠”,就连偏远的陕西、四川,也都建起了魏忠贤的生祠。有的官员为了建生祠,甚至拆了百姓的房子、占了寺庙的土地。河南巡抚郭宗光,把生祠建在了孔庙旁边,还说“魏公公的功德,比孔子还大”。更荒唐的是,有个叫陆万龄的监生,竟然提议把魏忠贤的生祠建在国子监里,和孔子、孟子的牌位放在一起,理由是“魏公公除东林党,就像孔子杀少正卯一样,都是为了正道”。

此时的魏忠贤,已经不满足于“九千岁”的称呼了。他的党羽们私下里称他为“九千九百岁”,离皇帝的“万岁”只有一步之遥。他还把自己的侄子魏良卿封为宁国公,侄孙魏鹏翼封为安平伯,就连才几岁的小孩,都能当官——只要姓

最新小说: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第一权臣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寒门状元 大明,我来了!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流放抄家?玄学老祖囤货算卦飒翻天!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