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引荐,”
说着,黄斌伸手探向一人,此人中等个子,面目端正,蓄有短髯,
“这位是苏州知府郑清郑大人。”
“原是苏州知府郑大人,恩师曾与刘某言大人素有才干,昔年为督粮官时可是行事利落,上皇更是多加称赞!”
“哦?”
郑清眉头微挑,讶异道:
“哎呀,伯爷恩师莫非是雍国公?”
“正是!”
“怪不得伯爷年少封伯!
原是国公爷的弟子!”
郑清眉眼带笑,主动拉起刘毅的手腕,激动悲切之情溢于言表,
“犹记得上次见国公爷还是上皇在位之时,彼时君将北走,我将南行,临别之际,我二人大醉一场,以为此生怕再无相见之日,不想今日却是见了他的弟子,也算聊表吾心!”
刘毅见郑清言语真切,又想起离京之时师父曾来信或可寻他求助,这才放下戒心,诚心劝慰道:
“恩师提及郑世伯,也每每叹息,泪流双颊,天南地北,虽不能相逢,心意却能相会,何尝又不是再见?郑世伯,切不可再感伤悲秋,恩师得知,定也不愿如此!”
闻得此言,郑清又是悲怆,又是开怀,好一阵才复作平息。
“是我失态了,黄大人,请继续。”
黄斌称了声言重,看向了另一人,
“这位是金陵知府贾化贾大人。”
“金陵知府贾化,见过伯爷!”
“贾雨村?他来作甚?”
刘毅心下疑惑,扫量一眼,见其腰圆背厚,面方口阔,剑眉微扬似斩邪,星眸点点若浩然,单此相貌,却是几人之最,可此人若论才干,能从四品知府做到大司马,不算差,若论品行,此人初期或有些可取,却也瑜不掩瑕,小人之行远胜君子之心。
“苏州虽毗邻金陵,却也不至于巴巴的跑过来,是有人指使?王子腾?不对啊,我查假金砖,关他何事?难不成他王家也用了金砖或是这陆家的护官符?”
刘毅按下猜测,决定探上一探,
“原是贾大人,刘某有礼,对了,贾大人可是出身金陵贾氏?若是如此,你我也算有些渊源!”
贾化心神微动,他这官位本就靠着荣国府得来,又与人家连了宗,在外人看来他身上贾家的标签是摘不去的,遇见贾家故亲老友,不管如何,礼敬不能少,何况眼前之人是三等武伯,又是钦差,论论关系没什么坏处。
“伯爷容禀,在下是由荣国府政老爷举荐才赴任金陵,我这一支虽与贾氏相远,但也连了宗,按辈分,该称政老爷一句二叔。”
“哦?”
刘毅故作惊喜,急忙抓住贾雨村手腕,慨然道:
“不想远赴江南,竟能连逢两位旧交!
贾大人,我亦唤政老爷一声世叔,你我二人不是外道!”
贾雨村啊呀一声,亦是抓住刘毅手腕,好一番嘘寒问暖,提及贾政,言语激动处竟是流下两行清泪。
“好一个大奸似忠!
若不是晓得你的品行,还真被你唬住了!”
刘毅心下冷笑,面上好生劝慰一番后,这才看向了最后一人,
“诶,这位就不用介绍了,文赫文总督,您的大名刘某可不能不知啊!
这两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