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因果枢纽”微观层面的问题逐渐凸显出其潜在的威胁,且有愈发严重的趋势。科研团队意识到,他们已经无可避免地进入了修复“因果枢纽”的最后的攻坚战。
危机加剧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浩监测到那些微观的“能量漩涡”开始逐渐扩大,虽然速度极为缓慢,但却在不断吞噬周围正常的能量流,导致“因果枢纽”整体能量输出的稳定性再次受到挑战。“能量输出的波动幅度已经从原本的微小范围扩大了近两倍,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因果枢纽’很可能会再次陷入能量失控的状态。”王浩神情严峻地向大家汇报。
与此同时,张伟发现因果律微观结构中松动的连接点出现了更多不稳定的迹象。“这些连接点就像是多米诺骨牌的起始点,一旦其中一个彻底断裂,可能会引发整个因果律结构的崩塌,后果不堪设想。”张伟的语气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
太阳系内也因为“因果枢纽”的这些微妙变化,再次出现了一些异常。各大行星的轨道开始出现极其细微的偏移,虽然目前还未对行星的运行造成实质性的影响,但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制定攻坚策略
面对愈发严峻的形势,林夏立刻召集科研团队成员,召开紧急会议。“我们已经没有退路,必须正面应对这些问题。大家把所有的思路和想法都拿出来,共同制定最后的攻坚策略。”林夏坚定地说道。
陈博士率先发言:“我认为我们还是要从量子层面入手,虽然量子修复技术存在风险,但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和模拟优化,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更精准的控制。我们可以先针对那些‘能量漩涡’,利用量子修复技术扰乱它们的旋转模式,使其逐渐消散。”
王浩接着说道:“对于因果律连接点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引入一种特殊的因果律稳定剂。这种稳定剂是我根据金星文明的相关资料研发的,理论上可以强化因果链的连接,防止其断裂。但同样,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引发未知的反应。”
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分析,科研团队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攻坚策略。决定先对“能量漩涡”进行量子修复,同时密切监测“因果枢纽”的整体反应,若情况稳定,再适时使用因果律稳定剂处理因果律连接点的问题。
量子修复“能量漩涡”
按照计划,王浩和张伟负责执行量子修复“能量漩涡”的操作。他们通过飞船上的量子操控设备,将一束经过精确调制的量子能量束发射向“因果枢纽”中最大的一个“能量漩涡”。
当量子能量束接触到“能量漩涡”的瞬间,周围的能量场发生了剧烈的波动。“能量漩涡”似乎察觉到了威胁,开始疯狂旋转,试图挣脱量子能量束的束缚。
“加大能量束的强度,保持稳定!”王浩大声喊道。张伟迅速调整设备参数,增强量子能量束的输出功率。在两人的紧密配合下,量子能量束逐渐深入“能量漩涡”内部,开始扰乱其旋转的核心结构。
经过一番艰难的较量,“能量漩涡”的旋转速度终于开始减缓,体积也逐渐缩小。“成功了,‘能量漩涡’正在消散!”张伟兴奋地说道。但他们不敢有丝毫放松,继续密切关注着“能量漩涡”的变化,确保其不会再次反弹。
因果律稳定剂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