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参战的士兵,以一个队的兵力,以秘密形式向双羊山渗透。一是监视山上有没有异常动向,二是为救宋海,擒张凡做准备。
在行动中如发生什么困难,可以找胡县令和张捕头,找他们给解决。
把权力直接下放到基层,给他们更多自主的权力,是康熙为人处事的一贯风格。
没有了双羊山的后顾之忧,康熙就可以全身心地调查被袭事件了。
虽然附近山上有许多股土匪,但都实力较弱,没形成气候,在官兵的铁蹄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因此除了留下足够的兵力保护营地外,其余的士兵每天干的事,便是搜山。
附近搜完了,便水波状逐次向外扩大搜索范围。
康熙给他们的提出的口号是,不遗漏任何一个可疑点,不放过任何一个嫌疑人。
逐渐地,周边那些一向被忽略的山贼马匪,这次被列为重点嫌疑对象,被额外照顾。
离事发地最近的莲花山,成为了第一个被清洗的对象。
在出事的第四天,就被官兵端了老巢,匪首李光头被活捉。
莲花山的土匪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引起周边土匪的极大恐慌。
于是他们合纵合横,抱团取暖,
互相通风报信,密切地注视着官兵的情况。
因为谁也没实力与官兵对抗,官兵一百人的骑兵队伍,就可以踏平他们一个山寨,这种情况下,又有谁不怕呢?
他们想尽办法,打听康熙到这儿来的原因,并十分关注莲花山被俘匪首的处理情况。
其实莲花山土匪头子被抓,纯属偶然。
这是一个小匪帮,几十个人,在这一带,这点力量,一般都是小弟级别的,兴不起大风浪。但凡有实力的队伍,拿正眼看他们一眼,便是输了。
只是祸起南墙,由不得人。只怪莲花山离出事地点太近了,有重大作案嫌疑,又不配合官兵,因而被盛怒中的官兵收拾了,成了替罪羊,也不奇怪。
其实莲花山很小,它是青龙山北面众多山峰中的一个。山顶面积不大,注定它没有好的发展。
山顶所建房屋,只能容纳四五十人居住,人再多就住不下了。
它离野猪沟直线距离也就四五十里路,是青龙山的余脉。
再再往北数百里,便是卧虎山了。
比起青龙山来,卧虎山更大,连绵几百里,它和东面的卧龙山,是一对姊妹山,是这一带两大山脉,都方圆数百里。
比起卧虎山来,东边的卧龙山更大,更险峻。
但是由于卧龙山地区荒凉,经济欠发达,多是无人区,所以名气远没西边的卧虎山名气大。
甚至在一些地图上,一些官方文件里,都找不到卧龙山的名字。相比起它的姊妹山,它相当地低调,不为人们所熟知。
因此人们也习惯地把二山合一,把这一片广大的区域,统称为卧虎山。
只有当地人,才有把两座山分开叫的习惯。
扯远了,让我们把故事重新回到莲花山。
刚才说了,莲花山是属于青龙山的一个分支。
青龙山虽不大,但名气不小。
原因是这儿土匪多。
这儿的土匪多到啥程度,多到连当地的父母官都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