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宁地向山里张望,希望看到兄弟二人回来的身影。
越等越焦急,越等越焦躁。
不安笼罩着他,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兄弟俩大概是出事了。
老韩的担心不无道理。
兄弟二人没带吃的,没带睡的,注定不会走的太远。
而且走时也留下了话,回来和老韩共进晚餐。
都过去一夜了,仍不见人影,难道是因为情况不熟,迷路了?
不过这个想法又很快被他否定了。
大山里迷路,对于一般游客来说,也许很正常。但对于常年游走在山上的猎人来说,发生的概率很低。
猎人常年奔波于大山里,一般辨别方向的能力都特别强。
一个好猎手,从某个地方走过一次,路两边的环境,特征,一般都会刻画在脑子里。即使迷失了方向,也能原方向返回。
老韩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他决定打破不到山里去的规矩,顺着路向前找一找。
与其默默地等待,还不如走动一下,心情更顺畅些。
他沿着那条一向少有人迹的山路向前走着,眼睛紧张地向四周搜索着,生怕漏掉了什么。
路两边的地形地貌,丰富多彩,有平坡,有陡壁,交替出现。
既有长有参天树木的肥沃土壤,也有光长灌木丛的贫瘠地带。
走了六七里路,前边是一座高山,拦住了去路。
同时在他的左边,出现了一块小平地,地形特殊,老韩便不打算往前走了。
他是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但对这个地方,并不陌生。
在和前房东的一次聊天中,前房东告诉他,从住的地方顺着路往前六七里,有一个地方很特别。它左边平坦,右边地势逐渐降低,形成洼地,这个地方便叫四十里墩。
因为从进山算起,这条路到这里,正好四十里,故此得名。
对于旅客来说,它是这条路上一个重要的歇脚点。
过去进山的人们,必在这里歇息,尤其是赶车马的。
为啥?
你想,走了四十里,无论是对人还是牲畜,都是一个很长的路程了,都该歇一下脚了。
而这个地方,相对宽敞,便于停放车马。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这儿往前,就到了这条路最险的一段,鹰见愁了。
鹰见愁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它是由安全路段向危险路段过渡的一个分界点。
鹰见愁以南这四十里,是安全的,透明的。
而过了此崖,则充满了危险。
况且鹰见愁本身就地势险要,是进山的一个重要关口。
险到什么程度?
从四十里墩往前走不远,一座山峰拔地而起,挡住了去路。
它如刀削一般,在东壁形成了一个大断崔。
在这个大断崖上,有一个不到一丈宽的平台,正好和来自南边的路对接。
于是,世界上最险的一段路形成了。
在山的左侧,是高山。
右侧,是深不见底的山沟。
一条小道,很窄,勉强能够通过一辆马车,曲折前行。
小道是天然形成的,少部分经过了人类的加工。人走在上边,无不胆战心惊。
往上看,悬崖直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