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空。这大概就是传说中人们来的最早的安身之地。
在废墟前感叹了一番,他扛着撑杆,兴冲冲地来到了湖边。
由于风的作用,船紧靠岸边,如果要想使它游向湖心,就需要借助外力的作用,把它推离岸边。
他麻利地脱掉鞋子,跳入水中。
水底很干净,有沙有石块,没有淤泥,水温正好,感觉很爽。
他站在水中,把船向外猛地一推,在船向外飘移的那一刻,麻利地跳上了船。
这条船比老柳家的那条要大,坐十来个人没问题,保养的也很好。
他上了船,站在船头,用撑杆点住岸边,轻轻用力,船头马上调整方向,向深水漂去。
马上,杆子就探不到底了。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转换的如此之快,实在出乎他意料。
他收回了杆子,开始用浆控制方向。
由于环境不熟,他没敢离岸太远,更不敢靠近那些小岛,怕触上暗礁。
他在湖里荡来荡去,直到累了,才返回了岸。
从此,这条船就成为了他最重要的消遣工具。每天早饭后,他都会提着他的小木桶,跳到船上,去撤网,去钓鱼。
鱼打的多了,一个人吃不完,便学着柳英的办法,晾晒鱼干。
可惜鱼干大部份没哂成,都被老白拿回家改善生活,做下酒菜了。
因为有鱼吃,老白成了这儿的常客。
于虎刚到这儿时,老白几乎天天跑来探望,说是怕于虎一个人心烦,特地跑来陪他聊聊天。
真实的情况是,他发现了于虎肩上的梅花,知道此人以后必堪大用。
在自己手下也是暂时的,因此于虎缺什么,便补充什么,生怕他因生活上的不满意而离开这儿。
后来发现担心是多余的。
于虎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从没显示过有不高兴的样子。
他彻底放心了,由每天必到这儿一次,改成只有到湖边取水时,才到于虎那儿做客,并捎带些还没晾晒好的鱼干,回去下酒。
转眼,于虎来这儿已经二十多天了。
这期间,他一直按照老白的交代,规规矩矩地呆在六间房,给人的印象是除了打鱼,便是给菜园里的莱挑水,拔草,从不远离六间房,更不乱跑。
周边的树林,也很少深入。
反正有人找他的时候,总容易找到他。
给人的印象是,他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人。
大家因此给他的评价是一致的,说他人足够实在,忠诚,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其实大家只看到了于虎有意展示给大家的一面,而忽视了他的另一面。
于虎怎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呢?
当夜深人静时,别人开始休息了,正是他活跃的时候。
以六间房为中心,他已经完成了对北部树林的勘探。发现,除了六营之外,附近并没有驻军。
夜里走的最远的地方,也就十来路。
不敢走的太远,怕出意外。
他很珍惜这次打入卧龙山的机会,短短十几天知道的情况,超过了以前几年在青龙山一带搜集情报的总和。
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
从目前得到的情况,这儿几乎是万忠和三公主的总部无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