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我记得有一年过年,那会子还没分家,年夜饭上就一条筷子长的鲫鱼。”
“你奶还不让大家下筷子,说是要留着正月初一初二来亲戚用,哎!”
忆苦思甜,孙氏轻摇着头,脸上一脸的感慨。
杨若晴仰头打量着这一条条大鱼,唇角勾起愉悦的弧度。
“这些鱼晾晒成咸鱼干了,回头保管得当,能吃到四月份呢!”她道。
孙氏赞同的点头。
“对了晴儿,那香肠今年还灌吗?”她问。
杨若晴道:“灌啊,铁定灌!”
孙氏道:“那就好,去年咱家灌的香肠不多,都没让你嘎婆他们尝到鲜儿,今年咱多灌一些。”
杨若晴欣然一笑:“这事儿啊,娘就甭操心了。”
“我已跟大舅妈那打了招呼,回头那些猪场子我全要了。”
香肠是好东西,家里几个弟弟妹妹都爱吃。
送去几个酒楼做食材,又是招徕顾客的一大亮点。
母女两个回到水井边,把晌午准备烧的那条大草鱼给剁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
合计着待会晌午一锅烧了,然后给嘎婆,老杨头,骆铁匠,还有长庚和大牛这些人家都送一碗去。
“娘,姐,咱村来了好多外乡人……”
小安几个蹦蹦跳跳跑来了后院,都很兴奋的大喊着。
孙氏抬头慈爱的看了小安一眼:“来了就来了呗,瞧你这跑的满头汗,快过来,娘给你擦擦。”
杨若晴则抬起头问小安:“都是些啥样的外乡人啊?去谁家的?”
小安道:“一个个老高老大,还有个老伯伯,他们去了里正伯家。”
老高老大?还有个老伯伯?
杨若晴突然就想起了前几日在望海县城遇到的那支从大辽过来的商队。
当时那个为首的阎姓老伯还跟她这打听长坪村怎么走来着呢!
还想再问点啥,擦过了汗的小安,早已欢呼着又跑去了前院。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