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不缺,对精神生活有巨大的需要。
工厂、街道办,也都大力鼓励人们读书看报,甚至集体订阅报纸。
这就对各种文章有了大量的需求。
本来民国之时,就是报业和杂志井喷的年代,而经过齐辉的发展,人们的消费力大大增加。
如今可没有太多娱乐方式,电视机很少很少,电影也不多,收音机虽然多,却是收听受限。
因此报纸和杂志就成了重要的娱乐载体,小说、新闻、文章、评论……每天都有海量的需求。
很多报纸都是刚刚印刷出来,就被订购一空。
而这就给了于作家这样的新人,大好机会。
曾几何时,他只能像个无用的文人那样,辗转反侧,最后找一个小文员的工作,胡乱混着日子。
而现在,他来到户城,仅仅一个月,就赚了几十银元。
之所以来这里,也是因为在这里发文章很快,可以直接亲自投递到报社和杂志社里。
一两个小时就会出结果,是采用还是退回,不需要漫长的等待。
他甚至准备购买一台打字机。
不像在家乡县城,要邮寄,要等待回信,一下子就是一个月过去。
现在的于作家就是这样的心态:他又觉得这女工配不上自己了。
自己很快就会成为中上流的人物,应该娶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
这就是文人啊。
贱人就是矫情。
“于先生,在写什么文章?”女工走到门口说道,不能进去,因为站不开。
“一些时事评论,你看不懂的。”
“哦,我也在写啊,我看最近嘤国人经常无能狂怒,在报纸上说我们不该与汉斯人勾搭,可是他们与更加邪恶的鬼子勾搭的时候,却从来不说。”女工说着,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叠笔记。
“啊,你也懂这些?”于作家顿时吃了一惊。
“是啊,我写的文章,上个月还在《今日晚报》上发表了,给了我5个大洋的稿费,可惜下一次再投,他们又不收了,我还想从工厂里辞职了。”女工很遗憾地说着。
“呃,写文章是不太稳定,至少得有足够多的积累,最好有几套房子出租,再去做这个事。”于作家下意识地说着。
其实他原本是有几套房子出租的,虽然是在县城。
后来被鬼子给炸了。
所以他很痛恨鬼子,破坏了他富二代的生活。
而现在,他又有可能重复二代生活。
于作家一边写,女工就站在旁边看。
不多久,突然间女工说道:“我看到路边有咖啡厅,有人就在里面写作。”
“你不如去那里写吧?”
于作家有点腼腆道:“算了,我又不喝咖啡,不好占他们的地方。”
“你是个老实人啊。”女工眼神中又露出一丝欣赏。
我老实吗?
都是穷的。
于作家心中想着。
就这样,一处长屋弄堂里,和平的日子中,作家与女工的短暂爱情,就在这里萌发着。
这对于目前烽火连天的岁月来说,无疑就是奢侈的。
……
此时此刻。
东南桠洲。
龙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