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个,和现在自然不能比,但和其他年景是强得没影,记得秦二爷的工厂也是那时候兴起的。”说到这里,常四爷回过味了。
因为他记得,秦二爷第一次纺织工厂破产的时候,恰恰就是大战结束后两年。
“明白了吧,”于作家看着常四爷变化的面孔,顿时得意洋洋道,“这就是关键,只有西方人打得不可开交,我们工厂才有订单,农业品才能价值高,我们才能换来更多外汇,进口来更多物资。”
“大家都有事做。”
“黑,太黑了!”常四爷叹口气,喝下最后一口茶,吃了最后一口点心,决定以后再也不谈这些大事了。
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好吗?
回家带孩子去。
前两年,他刚刚娶了一个小八岁的乡下妹子,对方给他生了两个娃娃。
以前有人给他算命,说他命中孤寡一生,还要蹲大牢。
结果大牢是蹲了,这孤寡却不可能了。
于是他背着手,一路踱着步回家了。
“好了,好了,散了吧。”
“今天就喝到这里。”
……
而在这时。
清知会的人,小松太郎,还有其他高层们,却是在看过最新报纸后,立刻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因为他们正在东南桠洲搞基地。
而前面,可是三个精锐的野战师团,而且是刚刚打了大败仗,因为愚蠢的司令而送命。
这样的家伙,最好洗头了。
实际上,直到现在,鬼子只战死了1万多人,8.5万人,现在还有7万多精锐。
他们正在大撤退。
大家都知道撤退的时候,才是队伍最危险的时候。
另外一个时空,也是这样。
鬼子失去了大量补给,遭到嘤国人扫射和轰炸。
随着走得路越来越长,一群又一群的鬼子,互相挨着,成群地饿死在路上,或者病死在路上。
这些都是有真实照片的。
而现在,小松太郎自然是看中了这剩下的7.5万鬼子。
这些可是良好的基本盘。
直接饿死它们,太浪费了。
就是头畜生,也不能这样浪费啊。
于是他亲自发电给四个分会,让他们开始想办法调动人手和运输器械。
“我们要发动一场东方的顿科尔刻!”
很快,他们联系了面点军的参谋长,他们力排众议,派出飞机、马车、自行车、又拼凑出六十架飞机,去进行空中掩护,还有空投支援。
而且又拼凑了一支旅团,携带了大量应急干粮和药品,过去接应它们。
一处热带雨林里。
一支鬼子联队,刚刚穿进来这里。
他们要靠着树林来遮挡自己,防止被嘤国人的飞机发现。
他们要一路跋涉,穿过这片密林。
他们原本有4000多人,现在只剩下3000多人。
但他们此时只有1000人的口粮。
可以说注定有很多人会饿死在这片密林里。
其实很多鬼子参谋们,已经提前预料到这一景象了。
聪明人还是有很多的。
毕竟从地图上一看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