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坦克师。要知道此时的毛熊一共才20个坦克师。
一个坦克师包含200到250辆坦克,有1万多人。
也就是说,他们投入反击的坦克数量,足足有1500辆之多。
这个数字就很不少了。
毕竟此时只是43年。
而且是汉斯推迟了作战的43年,毛熊损失还很惨重。
强大的重工业,还没有发挥出潜力来。
需要得到麦国人提供的原料支持后,才能得到加持。
到了45年,就能形成坦克海了。
他们一共生产了12万辆,损失了8万5千辆,接受了5000辆的坦克援助。
在司令A看来,如此规模的皲队,一定能够把汉斯人的中央集团军数十万人全部包围。
汉斯人进攻毛熊一共投入了350万皲队,经过近两年的消耗,每个集团军损耗很多。
这次毛熊的目标,汉斯的中央集团军群,包含50个师(含9个装甲师、6个摩托化师),原本约120万人。
?其中有着第2、3装甲集群(第12、19、24、46、47装甲军)
?他们的目标就是进攻毛熊首都的。
在毛熊首领看来,首先解决都城下的敌人,是最重要的。
这首先关乎毛熊的士气,动员的效果。
而且都城四通八达,决定着各地战场的支援。
所以他们明明知道了汉斯人重点进攻南方油田,还是选择了先对汉斯的中央集团军发动反击。
此时汉斯的中央集团军,总数只剩下70多万。
这120万中,有一部分是调到了南方,有一部分是在战斗中伤亡减员。
死亡的不多,受伤的不少,被送到后方养伤。
还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冻伤、生病导致。
寒冬是很容易生病的,冻得发烧是平常事。
天太热容易生病,天太冷也是一样。只有春秋最适合作战。
60万对70万,还要加上正与汉斯对峙的50万大军。
如此就是110万对汉斯的70万。
这种规模,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
麦国人打鬼子也不过是15万打5万。
鬼子打龙汉是20万打70万。
后来麦国人打汉斯人,不过是10万到20万对5到10万的规模。
轮到战争强度,还是一开始毛熊与汉斯的强度高。
然而名气却往往比不上麦国人打的几场。
比如诺曼底,其实规模并不大。
但因为麦国人的宣传厉害,就人人得知。
而汉斯与毛熊的几场上百万规模的战役,又有几个人知道?
比如基副战役,比如首都反击战役,真正有名的也就是一个格勒战役。
其他的普通人很少知道。
很快毛熊大军就开始浩浩荡荡地行动起来了。
当然,他们尽可能地做了伪装,以达到突袭的效果。
突袭总是能够获取更大的战果。
就这样,在寒冬之中,他们冒着凛冽的风雪,一个个毛熊战士,坚韧地向着汉斯人发生进攻。
尽管他们很多人都没有吃饱过,也没有吃到肉了,但还是勇敢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