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十日,考官们足不出户,日夜批阅试卷。
每份试卷需经三位考官独立评分,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成绩。
争议较大的试卷,则由刘伯温亲自裁定。
这一日,刘伯温正在审阅一份引起争议的策论。
文章观点犀利,文采斐然,但其中对朝廷某些政策提出了尖锐批评。
"
此文虽有过激之处,但拳拳报国之心可鉴。
"
刘伯温沉思良久,终于提笔写下评语:"
言人所不敢言,真国士之风。
建议录取。
"
宋濂匆匆走来:"
刘公,这份诗赋极为出色,几位考官都给了满分,但"
"
但什么?"
"
但字迹娟秀,似出自女子之手。
"
刘伯温接过试卷细看,那《江山如此多娇》确实字字珠玑,意境高远。
他沉吟道:"
陛下只说要唯才是举,并未限定男女。
既然糊名制下不知作者身份,便只以文章论高低。
"
十日之后,榜单终于出炉。
贡院外墙前人头攒动,学子们紧张地寻找自己的名字。
"
我中了!
我中了!
"
李默激动地大喊,这个北方农家子弟竟取得了第二十八名的好成绩。
周文渊也在榜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第七名。
他正暗自欣喜,忽听身旁传来一声轻叹。
转头看去,正是那位男装少女。
"
姑娘不,这位兄台,可是落榜了?"
周文渊小心翼翼地问。
赵清芷苦笑:"
我排名五十六,刚好在录取线之外。
"
周文渊正欲安慰,忽听传令官高声宣布:"
奉陛下口谕,今次科举特增录十人,名单如下"
赵清芷的名字赫然在列!
原来刘伯温在复核时,现几位才华横溢的考生因名额限制未能录取,特向张无忌请示扩招。
放榜次日,张无忌在奉天殿亲自接见新科进士。
当赵清芷以女儿身出现时,满朝哗然。
有大臣当即出列反对:"
陛下,女子入仕,有违祖制!
"
张无忌却笑道:"
朕只说要选拔人才,何曾说过不要女才子?赵爱卿文章朕已看过,确实巾帼不让须眉。
"
刘伯温趁机进言:"
陛下,臣以为朝廷用人,当唯才是举。
昔日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日赵清芷应试中第,皆为国效力,何必拘泥男女之别?"
张无忌颔:"
刘爱卿所言极是。
自即日起,科举不再限制女子应试!
"
殿中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
赵清芷热泪盈眶,跪地谢恩:"
臣女定当竭忠尽智,报效陛下知遇之恩!
"
朝堂上的争议并未因皇帝的决断而平息。
礼部尚书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