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些品质,还可以分析对他日后行事成败的影响,这些都是有很大的关联作用的。虽然放大了这些品质,也正说明了它对人的一生所有的重要意义。当然了,通过阅读知道这些后,这也能补益读史人自身。”
“例如呢?”
“就像历史上勾践卧薪尝胆,这里突出的重点可能是因利导势、隐忍克制、不忘目标,在这个基础上,从而后来居上,一举击败了曾经的胜者吴王夫差。而夫差呢?在这则故事中表现出自己的骄狂和昏聩,可这也并不是他一开始就会有的品质,是成就在造就他的同时,也改变了他,等等的吧。当然仅仅依凭这些重点中的因利导势、隐忍克制、不忘目标甚至是环境改变人这些通常也是不足的,其并不足以让勾践后来居上,还有他的其它千般布置、万分准备的也必不可少,在加上夫差自己的问题,两项结合之下,才有的接过。但首先如果勾践做不得那些重点,而夫差一直是一个雄主的姿态,那后来的后来居上就自然无从谈起了。”
“还有呢?”
“像勾践这般,一时的失败并不代表着人生的完结,后面还有大把的精彩,所以人们要平常对待一时的得失,不是说不好高兴或沮丧,然一直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自然就没有后面的精彩事了。而夫差在故事里就成了反面教材,你能兴起,自然也会衰落。另外还有其它方面的一些,诸如说在变法革新之时,该如何选,这不单单是皇帝本人之事,还有众大臣这些治人者,或者说他们这样的一个利益集团,选于不选,为于不为,利弊如何,后果怎样,其直接决定了王朝的后续命运。有人能再延续百年,有人迅即就蹦了,这就是不同选择对应的不同结果。并且在革新变法中,皇帝和大臣在不同的高度,对事情和利益的判断也并不总是一样的。皇帝作为家长,其自身可能不在意,总是自己的王朝之内,只是大臣各个不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在不同的视角下,看待事情也是不一样的。另外一些事情也可以警醒自己,日后不可为相似之事,或可少走不少弯路,少为不少的错事,这就是所谓的以史为鉴吧。”
“你看,你自己在读史中不知不觉间都已经有了这么多所得,那现在你还不明白读史的意义之所在吗?”
亨亚日听得这么一说,这才恍然大悟,脸上不由泛起红来,羞臊地说道:“先生,是我自己矫情了。”
“也不能这么说。只是你的思想一时给自己营造了这样一个环境,还莽莽撞撞的一头扎了进去,多少有点出不来的意思。用我们通俗些的话讲,你是钻了牛角尖了,把自己搞得没了路。而刚才你那么说的时候,其实就是思考和捋顺问题,从而给自己找到出路,然后从那里面走出来了。这就说明并不是你不明白,可能潜意识里,你自觉不自觉的忽视甚至是拒绝自己的那些所得,从而把路给堵了,于是自己给自己造了死胡同或者说牛鼻子。事物从两方面看是对的,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