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诏昭告百官之人必须得是董太后。
刘宏的母亲持遗诏入殿才有最高合法性,赵忠或蹇硕这样的太监拿着遗诏可没有说服力。
但董太后看了刘备新搞出来的遗诏,多少有点不乐意。
董太后当然要让刘协登位,在这件事上她和刘备利益相同,她与何皇后之间矛盾已经无解,若是刘辩继位,董太后肯定死得很惨。
可是,若要让刘备得掌重权,她心里不舒服……或者说是没安全感。
董太后在偏殿捧着那份遗诏,却一直没挪动步子。
“太后还在犹豫什么?是不想让董侯继位吗?”
刘备当然看得出来太后在纠结什么,出言催促道。
“刘将军,你打算披甲入朝吗?百官恐视你为劫持皇子之贼……”
太后低声问道。
刘备现在仍然穿着血糊糊的盔甲,身后还站着装备齐全的牵招和赵云。
披甲入朝当然不合适,太后这说得倒也没错。
但刘备是领军入宫的,又一直在宫里处理事务,真没地方换衣服。
“怎么?宫里难道还有我能穿的衣服?”
刘备的口气变得冷漠了许多:“还是别耍这种心眼了吧,分不清轻重缓急吗?若是我不在场,你以为就凭你自己,能让百官承认陛下遗诏?”
赵忠低头喟叹,扶着太后的胳臂向殿中走去。
太后转头看了看四周,所有的黄门都低着头,没人动弹。
刘备和牵招一左一右,各持手戟,像护卫般走在了太后身侧。
赵云留在偏殿护着刘协。
“入朝……”
午时两刻,德阳殿大门终于打开,黄门在殿前唱入,朝鼓响起。
百官不再议论,鱼贯入殿。
……
“朕以眇身承洪业,托万方于兆民,兢兢业业,夙夜忧勤,惧不克其负,以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