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阳建了东都。
褒姒是王后,她的孩子名字带‘伯’字,意味着什么?
当然,谁是嫡谁是庶其实无所谓,反正申侯确实勾结游牧民族谋逆了……是的,就是以杀戮劫掠为生的游牧犬戎。
申侯卖掉了一半的国土,卖掉了首都镐京,犬戎则成了天然的灭口者,真相和不明真相的百姓都淹没在了屠刀中。
是的,这就是卖国夺权,而且是性质最恶劣那种。
但这样的事,仍然能被包装成“拨乱反正”,只以“嫡庶之争”就草草带过,后世知道申侯的寥寥无几。
其实,如果周幽王真有那么不堪,如果申侯真的能得到普遍支持,他就不需要勾结外族了……
周幽王死后数百年,春秋战国,诸侯并起……
诸侯们因王室衰败而解脱了中央束缚,当然不会再去澄清真相。
于是申侯卖国求荣祸乱天下之事无人提及,而周幽王成了无道昏君被万世唾骂。
周幽王大概确实能力不济……但论及具体行为,谁才是无道?
——想要抹黑一个人就是这么简单,哪怕他是君王,只要一直说他荒淫无道,再编个‘震惊体’的故事,能吸引眼球就行。
手里有官方背书,大多数人都会信的。
其实真不真实都无所谓,反正大多数人是没常识的。
只要传播力度够大,官方名义够硬,想给人制造个遗臭万年的骂名真的不难。
同样的,想要把臣子包装成忠义典范,那也很简单……
照样不需要实绩,只要编几个故事,说此人诚实可靠、孝顺后妈、言而有信、清廉如水——举孝廉嘛,就是这个路数。
反正只要个人品行编得足够好,人们就会认为这是大忠臣,而忠臣就会被视为能臣,能臣就会被视为功臣……人的大脑都具备这种诡异的联想机制。
哪怕此人庸碌无能,为官毫无实绩,导致任职之地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只要说他穷得两袖清风,儿女都差点饿死,却坚决不沾铜臭,每天都在街上哭着对穷苦百姓表示同情——那这人就是忠臣,就是好官,就是万民眼里的青天了。
至于那种能使一方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