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目扫视众人,语气带着一丝质询。
“莫非只是徒有虚名?今日朕亲临此地,便是要向诸位讨一剂治世良方!诸公尽可畅所欲言,朕,一律不怪罪!”
殿内一片寂静。
老成持重的庞德公率先开口:“陛下此言差矣。我等虽处江湖之远,然教书育人,传承圣贤之道,培育治国之才,何尝不是为国尽忠?从未敢有丝毫懈怠!”
刘容秀眉微挑:“哦?蹲在山野之间,教导几个学生,也算尽忠报国?”
庞德公不卑不亢,声音沉稳:“治国理政,根基在于人才。”
“若无学识渊博、道德高尚之士孜孜不倦,授业解惑,朝廷又何以源源不断获得德才兼备的官员辅政?此乃百年大计,非朝夕之功。”
刘容微微一怔,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随即颔首:“先生言之有理,是朕……唐突了。”
“朕所求者,乃一可行之国策,望诸位不吝赐教,解朕心中之惑。”
这时,宋忠拱手道:“陛下,我等虽读万卷书,却从未亲身治理州县,对各地民情、吏治、赋税、军屯等具体情状,远不如朝中诸位久历实务的大员熟悉。”
“陛下舍近而求远,恐非明智之举。”
这话说得委婉,却点明了他们这些“理论派”的局限。
刘容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殿内温度仿佛骤降几分。
“那依诸公之见,朕今日是求不得了?”
她的声音里已带上了一丝冷意。
诸葛亮、庞统等人眼中精光闪动,显然胸有丘壑,跃跃欲试。
但为首的司马徽依旧眼观鼻、鼻观心,平静得如同一潭深水。
诸位年轻俊杰见老师如此,也不敢贸然出头。
大殿之内,再次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
堂堂大汉天子,放下身段亲临荆州求取治国方略,竟遭遇如此冷场,无人应答!
这无声的场面,比任何激烈的辩驳更让刘容感到难堪与愤怒。
一直沉默的司马徽终于抬起了眼皮,目光平和地看向御座上的女帝,轻声问道:“陛下近日……可是龙体欠安?”
刘容蹙眉,不明所以:“朕身体康健,并无不适。”
司马徽又问:“陛下游幸天下,巡幸益州、荆州,可是心中郁结,有所不悦?”
刘容耐着性子:“朕心甚悦,并无郁结。”
司马徽这才缓缓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
“如此甚好。陛下欲求国策,我等皆有良策献上。”
“然则,欲行良策,陛下需先明君之道。”
“陛下可愿每日鸡鸣即起,披星阅卷,直至子时过后方能安寝?夙兴夜寐,案牍劳形,无有懈怠?”
刘容急于得到答案,不假思索地应道:“为治国安民,朕有何不愿?允了!”
“好!”司马徽抚掌。
“陛下金口玉言!既如此,请陛下今夜便移驾偏殿,聆听诸君讲法论道,共议国是!”
……
刘容万万没想到,她的一句“愿意”,开启了她帝王生涯中最为最为痛苦的日子。
当天夜里,偏殿灯火通明。
堆积如山的竹简被内侍搬入,司马徽、宋忠、庞德公打头。
诸葛亮、庞统、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