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联名上的折子,参的是太子的老师,鸿胪寺卿李静之。
成武帝已经听说了,厉王的信使来了京城,并带给李静之一封信。
信的内容不用他去派人探听,因为信使早就宣扬得京城人人皆知了。
信里说的就是厉王找到了李静之丢失的女儿,不日就将李小姐送至京城,令父女团聚。
“这帮御史!”
成武帝低低说了一句,语气中有不满之意。
李静之现在是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隐隐有越杜太师之势。
很多人巴结都巴结不上。
他清楚这帮御史为何要弹劾李静之。
朝中人心里都清楚,厉王是当今皇帝心里的忌讳。
即使你什么错也没有,只要和厉王沾上一点边,也是犯了皇帝的忌。
厉王给李静之写信,虽然事不大,但这帮朝臣的心内也在猜测皇帝的心思。
别人可以站在一旁旁观,可御史们不行,他们的职责在那里。
若是此事触动了皇帝的心头忌,这帮御史们却装聋作哑,事后,皇帝必会找他们的麻烦。
他们宁可得罪李静之,也不能不有所动作。
所以,干脆几人联名上折,有事大家一起担。
成武帝已经选好了接班人。
而李静之是他选定的,将来辅佐继位之人的人。
不仅因为李静之确实有辅国之才,他还看重了李静之身后的家族。
成武帝虽然老了,但却不糊涂。
厉王把普通的一封信闹得满城皆知,就是想挑拨他和李氏家族之间的关系,在他的心里种下一根刺。
而另一方面,不论李家愿不愿意接受这个女儿,都是欠了厉王一个人情。
既然欠了,就是要还的。
“皇侄,你太不了解我了。”
成武帝自言自语。
虽然成武帝只比厉王大了三岁,却是厉王的亲叔叔。
他是皇帝,岂不明白,什么是轻,什么是重。
“但是……”
成武帝又想起了一件事,这件事却真真实实是扎在成武帝心中的一根刺。
那就是,他查到先皇曾留下一封遗旨。
遗旨的内容,他不知道。
只听说其内容本是对他,对天下都有好处的。
但现在唯一的弊端是,没人见过那封遗旨,更不清楚其中的具体内容。
而厉王现在正千方百计要得到它。
那封先皇遗旨绝对不能落到厉王手中。
厉王如果得到它,起兵造反便没了顾忌。
还有一点,是对成武帝更大的不利。
厉王如果拿到遗旨,完全可以凭着没人知道其中的内容,指鹿为马,捏造其中的内容,说他成武帝才是谋朝篡位的乱臣贼子。
先皇遗旨,不是谁想看就能看的。
厉王只需要找几个支持他的重要人物出来证明,那天下人就会怀疑成武帝这个皇帝是否合法。
毕竟先皇只有厉王这一个儿子,皇位没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到了亲弟弟手上,当初很多人就对此心存疑惑。
成武帝苦笑了一声,他没想到,自己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居然有一天会担心自己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篡位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