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吧。
不止是敦亲王和庄亲王,其他王府中有年满六岁的孩子,
不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可以送来。
除了宗室的孩子,你看重的朝中大臣,也可以让他们送孩子进宫。
把上书房那里改建一下,让他们都在里面学习。”
弘昌眼睛一亮,“如此一来,既能培养更多人才,
也能增进宗室与大臣和皇室的关系。”
富察佩筠点头,
“不错,让孩子们一起学习,互相交流,日后也能为大清齐心协力。
不过,这上书房的规矩和课程得好好规划。
武艺、文化、礼仪都不能落下。”
想了想富察佩筠又道“上书房上课的时间太早要改一改
孩子们年纪小,起得太早对身体不好。
上课时间改为卯时三刻(早上6点左右),这样孩子们也能有充足的睡眠。”
弘昌并没有觉得把上书房的上课时间改了有什么
之前他在上书房读书时也觉得上课的时间太早了
读书还必须要读百遍
即便他的记忆力很好,也还是要按照规矩来
弘昌点点头“都看皇额娘的安排。”
富察佩筠接着说道:
“以后上书房上午休二,课程安排我再想一想”
弘昌忙道“不急,皇额娘,您看着安排就好”
富察佩筠“这大清要展,人才必不可少
只靠这些孩子还远远不够”
弘冒“皇额娘,儿臣明白,儿臣有想过办一个学院
让天下百姓都能送孩子读书
只是儿臣也清梦,这大部分百姓能够勉强温饱
就已经很不错了,又哪来的余钱送孩子进学
若是这学院不收束修,这也不现实
国库虽然因皇阿玛抄了包衣而充实了不少,
但办学毕竟是长期的事情,依靠国库不过是杯水车薪。”
富察佩筠轻抿一口茶,缓缓说道:
“办学之事,未必全靠国库。
可效仿民间义学,让富户、商贾出资赞助,给予他们一定的功名或表彰作为回报。
再让地方官府划出部分公田的收入用于学院开支。
同时,学院也可开设一些实用课程,
如农学、工学,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成后便能马上投入工作中
像工部的官员靠读四书五经出身,
往往缺乏实际的工程技术能力,导致许多工程项目推进困难。
若学院能开设工学课程,培养出一批既懂理论又能实操的人才,
工部的诸多事务便能更加高效地开展。
而且,这些学生毕业后进入工部工作,
也能为他们提供一个稳定的出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学习。”
富察佩筠的提点,让弘昌心中有了思路
一时之间陷入了沉思
等了一会富察佩筠问“上次,我给你的玻璃方子研究的怎么样了?”
弘昌从沉思中回过神来,微微一笑,说道:
“皇额娘,那个玻璃方子儿臣让五哥带人去研究了
听说已经在筹备开店了,
五哥还说要送那一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