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
十八位法师早就以身为锁,以魂为祭,当初便没有想过要走出长州。
慧明何至殉道?慧空何至入魔?
他们心中各有执念,所以才会被旱魃趁虚而入,抓住各自的“裂隙”。
慧明在旱魃的幻术之中不明,心下分神,后生愧疚,自以为害死师门中人,甘愿化作舍利子赎罪,却不知是旱魃暗中作祟。
慧空在旱魃的蛊惑之中不空,怯懦生妒,混淆真相,坚信师兄是祸首,为此堕魔复仇,亦恨昔日旁观无力的自我,不敢直面。
真正的封印,从来不是佛阵,而是人心里的悔与恨。
可这又如何不是最真实的人性?
【贪欲生忧,贪欲生畏;无贪无忧,何处有畏?
嗔恚生忧,嗔恚生畏;无嗔无忧,何处有畏?
痴暗生忧,痴暗生畏;无痴无忧,何处有畏?
佛家常言成佛便要戒贪,戒嗔,戒痴。
此三毒世人生来便有,乃是世间执念之源泉,愚恶之祸首。^k_a!n¨s\h?u\z¢h¨u-s/h.o,u~.*c′o^m?
可世间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能够毫不沾染?
人之所以为人,便是有着七情六欲。
郑商、邱意浓、江海天之辈,如何不是贪?
周衍、慧空之流,如何不是嗔?
恶念横生,嫉恨入骨,残害生灵。
谁人又能说没有呢?
慧明不入轮回,以身殉道,百年心魔,如何不是痴念?
慧空堕为魔障,叩问佛首,布局复仇,如何不是痴念?
梅文君戏中之人,执守约定,苦待数载,如何不是痴念?
在场的,哪一个没有痴念?
慧知和尚不欲探求背后真相,只为护送好佛光舍利子,难道这不是一种痴念吗?
白芷一心治病救人,求医问道,难道这不是一种痴念吗?
白蒙不沾因果,固守方寸,但求渡过劫数,难道这不是一种痴念吗?
就连张道天,他极力想要挽留之人,是这世间早不该存在的存在,难道这不是一种痴念吗?
痴念本在,执着为锁。
唯有放下者,才能痴中悟。
不然就是一步错,步步错。
便说那最初的源头。
佛门对于慧明,如何不是带着对于‘完美佛子’的执念——牺牲人性,造就佛陀。
世间轮回之因果,错位之间,便在此刻闭环。
“哈哈……哈哈哈哈……”
慧空看着自己那双如同枯爪的手,那上面究竟又沾染了多少鲜血呢?
他笑得前俯后仰,笑得身上的血肉寸寸崩裂,白骨生光,笑得眼角开裂。
那眼角流下的,究竟是泪,还是血呢?
“哈哈哈哈哈哈,到头来,到头来,原来不过是笑话一场罢了……”
“师兄啊师兄,为何你我都未曾看破呢?……”
他又何必入那轮回,他如何得入轮回呢?
自那一日起,便只有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