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展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片荒凉。
道路两旁的树木光秃秃的,没有一丝绿意,仿佛被寒冬夺去了生命。
土地也像是被犁过一般,毫无生机。
就连空中飞舞的蝴蝶也显得无精打采,它们在空中漫无目的地飞来飞去,似乎找不到一个可以停歇的地方。
郑建设继续前行,路上见到最多的便是那些穿着破烂的人们。
有老人、妇女,还有孩子,他们挎着菜篮子,在田野里四处寻找着野菜。
这些人面容憔悴,面黄肌瘦,脚步蹒跚。
当他们看到郑建设时,只是麻木地抬起头看一眼,然后又继续低头寻找野菜。
就连那些一向活泼好动的孩子们,也因为饥饿而变得无精打采,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郑健缓缓地走着,路过这个村庄时,一股异样的氛围扑面而来。
整个村子仿佛被一层沉重的阴霾所笼罩,没有丝毫生气。
往日里热闹的街道上空无一人,连鸡鸣狗叫的声音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他不禁想起曾经在这里看到的景象,那些在树荫下嬉戏玩耍的孩子们,如今也都不见了踪影。
他们或许是因为饥饿而失去了玩耍的兴致,又或许是被家人留在家里,以免遭受饥饿的折磨。
郑健继续前行,目光落在田间。
偶尔可以看到一些民兵在田间地头巡逻,他们的任务是防止有人偷偷挖出地里的种子来充饥。
这种行为虽然无奈,但也是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才会生的。
郑健边走边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偶尔也能看到一些人在田间劳作。
然而,这些劳作的人虽然数量不少,但真正认真干活的却寥寥无几。
大多数人都显得无精打采,坐在田间地头,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同时抽着旱烟,似乎对劳作并没有太多的热情。
这让郑健深感这种制度的弊病。
在这种公有制度下,所有的东西都属于公家,个人的努力和付出并不能直接带来相应的回报。
因此,人们缺乏积极性和效率,整个生产过程变得异常缓慢。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也让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郑建设走到郑家屯时候,已经快中午了,刚好,郑家屯的队长领着劳作的队伍回来了,他们一个个拿着工具,无精打采的,连说话的力气好象都没有。
铁栓叔看到郑建设,就连忙迎上来问道:“建设,你怎么回来了,是有什么事情吗?”
郑建设说道:“我回来看看村里情况,还有就是想把我爷爷奶奶接到城里去生活。”
而村里也都七嘴八舌上来,和郑建设打招呼问好,郑建设也连忙拿出兜里烟分给大家。
而大家听了,郑建设要把爷爷奶奶接到城里,都夸郑建设孝顺。
郑建设仔细观察着村里的人们,现尽管他们看起来有些无精打采,但精神状态还算不错。
他心里暗自琢磨,这可能只是因为长时间劳作而感到疲惫罢了。
毕竟,郑建设之前就对村里的事务做了妥善的安排,目前的困难仅仅是个开端而已。
郑建设心想,至少在吃饭方面,村民们应该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