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表现,微调下一个‘冲刺’的训练重点。”
他目光扫过周围明显开始感兴趣的弟子们:“这样做的优势在于:第一,目标聚焦,单位时间内训练效果更深入;第二,快反馈,能及时现问题并修正,避免在错误路线上浪费太多时间;第三,灵活性高,可以根据我们整体的状态和进度,动态调整训练计划,而不是死板地执行一个可能并不完全适合我们所有人的固定课表。”
沈问最后总结道:“这就像打铁,不是一味地抡大锤,而是要不断观察火候,调整力度和落点,才能百炼成钢。
我们修炼,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调试和优化的动态过程。”
一番话说完,整个小队鸦雀无声。
弟子们虽然对“冲刺”
、“迭代”
、“评审会”
等术语感到新奇,但沈问描述的那种“及时调整”
、“动态优化”
的训练方式,听起来远比现在这种机械重复、看不到即时反馈的苦熬要有吸引力得多!
就连陈锋那万年不变的冷脸上,也出现了一丝细微的波动。
他修炼至今,习惯了下达命令和接受命令,从未有人从“流程优化”
的角度来思考过训练本身。
沈问的话,像是一颗石子投入了他惯常思维的深潭。
他沉默了片刻,锐利的目光扫过沈问,又看了看其他眼中带着期盼的弟子,冷声道:“说得天花乱坠。
效果如何,需以实践验证。”
他话锋一转,“既然是你提出的方案,便由你暂任此‘敏捷教练’,负责划分‘冲刺’,组织‘评审’。
今日便按此法试行。
若最终整体进度不及预期,唯你是问!”
沈问心中一定,知道陈锋这是默许了。
他立刻进入角色:“明白!
感谢陈师兄给予试错机会!”
他转向众弟子,拍了拍手:“各位‘团队成员’,我们第一个‘冲刺’的目标是‘优化灵力运转回路,降低内耗,提升输出稳定性’,时长一个时辰。
现在,开始!”
在沈问的引导下,训练模式骤然一变。
不再是各自闷头苦练,而是有了明确的小目标和即时的交流。
弟子们在“冲刺”
中更专注,在“评审会”
上更敢于提出困惑,沈问则时不时运用“弹幕视角”
点出一些共性的“系统日志”
问题,给出微调建议。
陈锋虽不多言,但会仔细观察,偶尔在关键处插入一句精准的点评,令众人受益匪浅。
一天训练下来,虽然总体训练量并未减少,甚至因为精神更集中而感觉更累,但几乎所有弟子都感觉收获比前几天盲目苦练要大得多,对灵力的掌控明显细腻了不少。
训练结束,陈锋看着虽然疲惫但眼神亮的弟子们,又深深看了一眼正在组织最后简短复盘的沈问,丢下一句:“明日继续此模式。”
便转身离去。
【吐槽成功!
以“敏捷开”
理论重构僵化训练流程,引团队效能提升及管理者观念冲击。
】
【吐槽力度:高!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