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意念干扰和防御。
而玉简中的信息污染,似乎是一种修炼此法走火入魔后留下的负面精神印记,充满了混乱、猜疑和侵蚀性。
“核心思路是可行的,而且与我的‘弹幕视角’有异曲同工之妙。
‘弹幕视角’是直接看穿‘规则层面’流露出的‘吐槽信息’,而‘他心通’是去主动感知生灵的‘思维信息’。”
沈问思考着,“两者结合,或许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接下来,就是重构工作。
他没有立刻动手,而是先运转《真言心经》,以精纯的真言法力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神念防火墙”
,将那块被标识出的“恶意代码”
彻底隔离、封印。
这个过程如同清理电脑病毒,需要小心翼翼,避免自身被感染。
清除掉最大的隐患后,他开始着手修复和重写那些可用的“模块”
。
他以《真言心经》的法力为“编程语言”
,以自身对神念的精细操控(得益于“微操言灵”
的练习)为“开工具”
,以“吐槽真意”
中对人性、对逻辑的洞察为“算法核心”
,开始一点点地修补“基础情绪感知框架”
,重写“神念干扰过滤网”
的逻辑。
这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他需要理解原有模块的设计意图,然后用自己掌握的“技术”
去实现它,甚至优化它。
比如,原来的“情绪感知框架”
只能模糊感知“喜、怒、哀、乐”
等基础情绪,沈问在重构时,加入了更细致的“情绪标签”
,如“嫉妒(强度75)”
、“好奇(带3o审视)”
、“杀意(隐藏,阈值6o)”
等,并尝试与“弹幕视角”
捕捉到的碎片化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提升感知精度。
原来的“神念干扰过滤网”
只能被动防御,沈问在重写时,加入了基于“吐槽真意”
的主动反弹机制——当感知到带有恶意的神念探测或攻击时,可以自动反馈一段经过“真言加密”
的、直指对方逻辑漏洞或心理弱点的“垃圾信息”
,扰乱对方心神。
至于那个极度残缺的“他心通联协议(底层)”
,沈问没有贸然去解析,只是将其暂时保存下来,留待以后修为更高、知识更渊博时再研究。
不知过了多久,当窗外天色微亮时,沈问终于完成了初步的重构。
他脑海中,多了一篇由无数闪烁着淡金色光芒的符文和逻辑线路构成的、全新的法术模型——或许已经不能称之为《他心通明术》,而是融合了他自身特色的——
“就叫你《真言·心域洞察》吧。”
沈问赋予了这个新技能名称。
他睁开眼,眼中淡金色光芒一闪而逝。
他看向旁边房间里正在打坐调息的林小鱼和王大石。
心念微动,《真言·心域洞察》悄然动。
并没有听到具体的心声,但他清晰地感知到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