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粗浅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沈问语气客气。
“沈顾问请讲,周某洗耳恭听。”
周执事态度恭敬,但心里怎么想就不得而知了。
沈问也不绕弯子,直接道:“《清风拂柳剑》重在‘意’与‘形’合,‘形’易教,‘意’难传。
我观诸位弟子,于‘形’的把握已大致不差,但于‘意’的领悟和‘形意结合’的细节,却差异巨大,导致修炼效果参差不齐。”
周执事点头:“确实如此,此乃剑道启蒙之共性难题。”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为这套剑诀,建立一个更精细的‘学习辅助系统’。”
沈问抛出了他的概念。
“学习辅助系统?”
周执事疑惑。
“正是。”
沈问解释道,“我们可以将《清风拂柳剑》的每一招每一式,拆解成更细微的‘动作模块’、‘灵力运行模块’和‘意境感悟模块’。
为每个模块设定标准的‘参数范围’和常见的‘错误模式’。”
他随手捡起一根树枝,以枝代剑,演练了起手式“清风徐来”
。
“例如这一式,标准动作为:沉肩坠肘,剑尖斜指地面三十度,步伐为丁八步,重心分布前四后六。”
“标准灵力运行:自丹田起,沿手太阴肺经至指尖,注入剑身,需保持匀、绵长。”
“标准意境:需存想春日微风,拂面不寒之感。”
他一边说,一边用树枝在地上划出简单的示意图和能量流向标记。
“然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检测符箓’或‘感应阵法’,布于这砺剑谷中。
弟子练剑时,这些阵法可以实时监测其动作角度、灵力流、意境波动等‘参数’,并与标准范围进行比对。”
“当弟子出现‘出剑角度偏差大于五度’、‘灵力运行度波动过百分之十’、‘意境波动频率低于阈值’等‘错误模式’时,阵法可出特定频率的灵光或微声提示,直接反馈给弟子本人。
甚至,可以记录数据,生成个性化的‘修炼报告’,指出其最常犯的错误类型和改进方向。”
沈问描述得越来越具体,周执事的眼睛也越睁越大。
这……这简直是把练剑当成炼器一样来精确控制了!
听起来匪夷所思,但细想之下,若能实现,对于这些基础阶段的弟子而言,无疑是拥有了一个随时随地、不知疲倦的“名师”
在旁指导!
“这……沈顾问,此法闻所未闻!
实现起来,恐怕不易吧?”
周执事迟疑道。
“技术层面确有挑战,但并非不可能。”
沈问信心满满,“宗门百艺堂中,精通阵法和符箓的师兄师姐不少。
我们可以将此需求提出,作为‘席吐槽官’的第一个跨部门合作项目。
初期或许只能实现部分功能的简化版,但只要证明有效,便可逐步完善。”
他看向谷中那些仍在苦苦摸索的弟子,道:“这相当于为《清风拂柳剑》这套‘基础程序’,封装了一套标准化的‘调用接口’和‘调试工具’(api),降低了弟子们的‘学习成本’和‘调试难度’。
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