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必然不悦。
另一方面,对这位刚刚继位没多久的新帝来说,这麽着急削藩,是很容易削出大事来的。
这方面的考量,不止任亨泰有,朝堂上其他朝臣也都想到了,自然纷纷随之出列谏言:
「启禀陛下,任大人所言有理!臣也以为此举不妥。」
「如今各大藩王各自拥兵,抵御外族蛮夷,若贸然削藩,只怕于我大明江山的稳定也多有不利啊陛下!」
「请陛下收回成命!」
「……」
不仅任亨泰,兵部左侍郎茹瑺丶刑部尚书丶都察院右都御史袁泰丶各部给事中……皆是纷纷出列劝谏起来。
有些人甚至直接暗戳戳地点明藩王手里的兵力多,就差明说「你这样容易搞出来藩王造反」之类的话了。
要知道。
洪武二十五年的情况,和洪武三十一年老朱真嘎的时候情形是完全不同的,这中间隔了六年的时间,历史上,朱元璋也给朱允炆安排筹谋了六年。
譬如收拾了冯胜丶傅友德丶王弼等名将,时不时就以各种名义抽到亲王亲卫军中的精锐部队去和外族对抗丶联合备边……等等诸多名义,变相削弱藩王手里的兵力,这也就是为什麽历史上有「朱棣造反八百兵力起家」的说法的原因。
现在的藩王可是个个都不可小觑的。
这一点,明眼人几乎都看得出来,也知道今天早朝上说的这个事儿是真的不能随随便便乱来的。
就连淮西勋贵都有些面面相觑。
旁人不知道。
他们可没忘记,先帝驾崩那一夜,朱允熥是如何和他们分析朝局丶分析镇边藩王的危害的!
不过,淮西勋贵是群什麽人?莽夫丶勇猛丶天不怕地不怕:镇边藩王又如何?手握重兵又如何?不行就打呗!大大小小的战役他们也不知道打过多少场了,还怕这场面?
甚至乎,他们反而对削藩喜闻乐见。
只要藩王能被削了,那他们所代表的那些威胁和风险也就没有考虑的必要了,那他们还忌惮什麽?——这岂不是离他们的最终目标更进一步麽?
所以短暂的迟疑和懵逼过后。
淮西勋贵一个个竟然开始双目发亮,一个个战意都腾起来了:「陛下要削藩,削呗!有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