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债利率、年限、偿还方式的条款,确认无误后,点了点头。杨烈则关注着剿匪的兵力调配和后勤保障承诺,也表示无虞。
“陛下,”魏玄龄合上圣旨,再次躬身,“此旨条理清晰,措辞严谨,可行。”
“善。”赵衡颔首,“既如此,便请盖印。”
随着“啪”的一声,代表着大舜王朝最高权力的玉玺,稳稳地盖在了圣旨之上。一道足以影响大舜王朝未来走向的政令,就此诞生。殿内众人,仿佛都松了一口气,又仿佛肩负起了更沉重的使命。
然而,这份刚刚升起的希望,很快就被一份来自边境的密报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就在众臣准备告退之际,一名身着玄色劲装,腰间佩着一枚不起眼铜符的内侍,神色匆匆地从殿外快步走入,径直来到魏玄龄面前,低声耳语了几句,并递上了一个密封的黑色蜡丸。
魏玄龄的脸色,在听完内侍的低语后,瞬间从平和转为凝重,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惊。他接过蜡丸,手指微微用力,蜡丸裂开,露出里面一卷极薄的羊皮纸。
他迅速展开羊皮纸,目光如电,快速扫过上面的字迹。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变得愈发难看,连带着周围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几分。
御座上的赵衡,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心中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能让魏玄龄如此失态的消息,绝不会是小事。
“魏爱卿,”赵衡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何事让你如此动容?”
魏玄龄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脸色凝重地对赵衡躬身道:“陛下,观星阁传来八百里加急密报……是关于……关于大尧王朝的。”
“大尧?”赵衡心中一沉。大舜与大尧,乃是世代毗邻的宿敌,两国之间战火连绵,边境摩擦从未停歇。大尧王朝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牵动大舜的神经。 “大尧那边出了何事?莫非又在边境集结兵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