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巢的“全军充能”,像一盆冰水浇在刚刚因“净化风暴”而振奋的黎明壁垒头上。胜利的喜悦迅速被严峻的现实取代。前线压力陡增,伤亡报告开始零星出现,所有人的神经再次紧绷。
“铁砧”必须经受住这次淬火。
雷烈和阿木迅速调整战术。面对更硬、更快的“强化型”幽掘者,单纯的硬碰硬代价太大。
“利刃”组不再追求一击毙敌,转而采用更稳健的“重盾牵制”战术,利用厚重的甲壳盾和群体防御阵型,吸引并承受主要攻击,为队友创造机会。
“幽影”组的价值凸显。他们利用速度和隐匿优势,不再执着于击杀,而是专攻关节、能量导管等薄弱处,进行“致残”打击,极大降低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净尘”组的任务变得更关键。他们需要更精准地投掷净化手雷,在兽群中制造“净化真空区”,分割战场,并优先用净化炮塔覆盖战友的防御阵线,抵消幽掘者的能量强化优势。
实战证明,净化力场虽被削弱,但依然有效,只是从“特效药”变成了“强效药”。一场围绕净化装备使用效率和战术配合的练兵,在血与火中展开。
与此同时,陈守义的技术团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他们不仅要加速改进净化武器,以应对提升了能量抗性的敌人,还要全力攻关那个更具颠覆性的课题——干扰母巢的背景能量源。
“我们将其命名为‘断能’计划。”陈守义向凌风汇报进展,“根据猎杀者核心的结构逆向推导,我们假设母巢通过一种超越我们理解的量子纠缠或维度连接方式,获取能量。直接切断它几乎不可能,但或许我们可以……污染它。”
“污染?”凌风挑眉。
“是的。”陈守义眼中闪烁着技术狂人的光芒,“如果我们能向那个能量通道反向注入一种高度无序、混乱的能量脉冲,或许能暂时干扰其稳定性,就像往精密的发动机里撒沙子。哪怕只能干扰零点几秒,对于依赖统一指挥和能量供给的幽掘者军团来说,也可能是致命的!”
这个想法极其大胆,风险也极高。且不说如何制造这种“能量沙”,单是如何将脉冲精准注入能量通道,就是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
“需要什么?”凌风直接问。
“需要庞大到难以想象的能量作为脉冲源,需要能够锁定并穿透那种未知连接方式的定位技术,还需要一个……或许能承受住反噬的发射载体。”陈守义列出条件,每一项都看似遥不可及。
凌风沉默片刻,目光扫过基地能源核心的方向,又看了看自己的手。“继续研究,列出详细需求清单。能量和载体,我来想办法。”
就在军事和技术两条线都在极限压力下奋力前行时,“火种”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数次危险的信号中继,小文团队终于与“地火”组织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通讯链接!虽然信号依然微弱,但足以进行清晰的语音交流。
“凌风首领!”通讯器里传来巴图那熟悉而疲惫,却带着豪迈的声音,“他娘的,总算又联系上了!你们搞出的动静可真不小啊!”
通过断断续续的交流,凌风得知了“地火”的现状。他们之前在支援“磐石”时遭遇重创,老刘重伤未愈,队伍减员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