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荆棘初次实战展现出的高效与冷酷,如同一把双刃剑,悬在每一个希望要塞居民的心头。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关于自身定位的隐忧。与此同时,源自林渊沉睡意识的“低语”,其影响正变得更加微妙且难以忽视。
为了应对日益频繁且难以预测的“心灵低语”,魏风下令在要塞内部紧急设立了名为“静心壁垒”的特殊区域。这些区域通常位于能量节点附近,通过复杂的能量场屏蔽和疏导技术,试图过滤或削弱来自林渊意识的无意识逸散。然而,效果并不理想。
“低语”并非传统的精神攻击,更像是一种高维信息的背景辐射,其渗透方式超越了常规能量屏障的防御范畴。进入“静心壁垒”的人员,虽然感觉那种突如其来的强烈情绪洪流有所减弱,但一种更隐蔽、更持久的存在感浸润却无法消除。那是一种仿佛置身于某个巨大生命体内部,能隐约“听”到其缓慢心跳与深沉呼吸的微妙感觉。
更关键的是,长期依赖隔绝并非良策。与要塞共生是既定事实,他们必须学会适应,甚至尝试去理解和引导这种影响。
“我们不能一直躲在壳里。”苏婉在高层会议上提出,她的脸色因长期研究和抵抗精神干扰而显得有些苍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这些‘低语’虽然混乱,但其中并非全是负面意向。我们需要找到方法,提升个体意志的‘滤波’能力和‘辨析’能力,就像在嘈杂的无线电背景音中,筛选出有用的信号。”
于是,一项名为“意志试炼”的隐性训练计划被秘密启动。参与者主要是那些已经表现出对“低语”有较高敏感度的人员,包括魏风、苏婉、陈海等。训练没有固定的模式,更多是依靠个人冥想、心理暗示以及相互分享体验,来尝试建立内心的“堤坝”,并学会区分哪些是自身的情感,哪些是外来的“回响”。
魏风在一次深度冥想中,再次捕捉到了那宏大而冰冷的“星辰寂灭”意象。这一次,他没有抗拒,而是尝试以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他“感受”到的不再仅仅是毁灭,还有一种**归于寂静的必然性与某种程度上的安宁**。这让他意识到,这些意向本身并无善恶,其带来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收者自身的解读与心绪。
苏婉则尝试用科学家的理性去“解构”她感受到的“悲伤与坚韧”。她将其视为一种庞大数据流,分析其波动规律,试图找到其与林渊当前状态或要塞外部环境的潜在关联。虽然进展缓慢,但这种主动的、探索性的态度,有效减轻了被动承受时的心理压力。
陈海老工程师的方式更为质朴。他将工作中感受到的那些“眷恋与决绝”,与自己失去家人、坚守要塞的决心联系起来,产生了一种奇异的共鸣。“就当是……一个老家伙在说梦话吧,”他对自己说,“听着难受,但也提醒咱,为啥要咬着牙活下去。”他将这种情绪转化为了维护要塞设备的更大动力。
“意志试炼”是艰难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甚至风险。但初步的成效显示,主动的、有意识的应对,远比被动的承受或隔绝更能稳定心神。
就在希望要塞内部努力适应心灵层面的变化时,一直专注于观测逻辑之门的艾米丽,带来了一个既令人振奋又充满疑虑的发现。
通过对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