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点燃沉香,舒服的躺在床上,默默的冥想起来。
过不多久,什么烦恼,姐姐也好,前世的种种也好,都远离了思绪,整个人平静了下来。
期间父母回来,闻道沉香的味道,知道孩子在冥想了,还有些奇怪今天冥想的时间提前了?
也就没有打扰。
慢慢的香燃尽,香味也飘散开去。
王永中神奇的并没有起来,迷迷糊糊反而睡着了。
等到睁开眼时,窗外已经几乎看不到亮光。
几点了?我冥想了那么久吗?应该是睡着了吧。
要不是肚子饿了,估计直接就睡到天亮了。
这个办法好,以后朝这个方向努力,睡眠质量好。
随着冥想和短暂的睡眠结束,心情也舒畅了起来。
想那么多干嘛?顺其自然再说?我就不信两世为人,还搞不定这些烦恼。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先吃饭吧。
随即起床下楼就着父母给留的剩菜,干饭人开动。
刚吃完饭收拾了桌子,老爸老妈散步回来了。
简单了问了下开学第一天的情况,然后老爸就拉着儿子,研墨教授书法起来。
说起来这两个月,除了打拳就数书法进步最大。
现在已经开始学习颜真卿的《多宝塔》了。
颜筋柳骨是一个都不能少。
后世了解过书法的王永中知道,真正意义上的天下第一行书,就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
因为传说的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没有真迹,都是后人摹写的。
上一世有幸去台湾省旅游,参观台北故宫的时候。
正好碰到《祭侄文稿》的展出。
好家伙那个人山人海,排了3个小时的队,终于看到真迹。
那个时候没有正经学过书法的王永中,看到这幅真迹之后,看着看着眼泪就流了下来,那个行文、那个气韵、那个字里行间对于如儿子一般的侄儿去世而带来的,不忿可惜愤怒悲伤,跃然于纸上。
现场好些个人都哭了,这是真正的文化瑰宝,是真的中国人,汉人灵魂隔着时空与作者的思想交汇交融。
记得后来有一个大家说过一段话,他说:
“普通人不要去过多的专门学习审美,包括专门欣赏名画啊、专门欣赏印象派抽象派。
不需要,也不要专门学习欣赏草书啊、古典乐乃至现代派的音乐啊、建筑啊。
不要学习的,真正好的艺术是一定会打动你的,你事先凭空的去学习审美,这个线条怎么看、这个色块代表着什么、这个d小调一般代表什么感情,你这样去一学,等真正看到让人震撼的作品的时候。
你就会失去那一瞬间的冲击,那一瞬间对美好事物的初体验,你会有杂念你知道吗?
你会先想到,哦这线条和色块的结合,画家是要表达这个意思哦。
那个一连串的琶音作曲家啊是要表达这个情绪哦。
完了,你完了,你再也感受不到那种升华和冲击知道吗?”
所以当时在台北故宫,只简单了解过这幅作品的王永中。
瞬间思绪被冲的七零八落,被笔者的笔锋文字带领入了美和情交织的空间,这一刻书法艺术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