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敬重和仰视感渐渐浮现。
兜了一圈回到一楼,两个小朋友早就忍不住,也不管大太阳的照射,问这个新舅舅拿了个足球,就冲到草坪上去撒欢了。
而舅妈不愧是书香门第出身,在看到如此豪华的琴房之后,忍不住坐下来弹奏了起来。
一曲脍炙人口的《土耳其进行曲》,既活泼又流畅,至少技法上非常不错。
而几位姐姐在妈妈的教导下,多多少少的也会一些。
轮流秀了一段,水平嘛也就马马虎虎,自娱自乐的水平。
“小妹啊,这琴真不错啊。
还是两台,你们都会弹吧。”
“大嫂,我不行,只是学了下和弦用来弹唱。
儿子来,给大家来一。”
王永中当初那种被支配的尴尬感再一次浮现,当初的“儿子给大家背一唐诗。”
的血泪史历历在目啊。
无奈之下,一《降e大调夜曲》,在王永中的深情演绎下,算是来了个技惊四座吧。
算是让港城的亲戚对大陆的素质教育刮目相看了一些。
午饭是来不及做了,老妈打儿子去王家沙买了馄饨半成品回来,自己家里对付着就解决了午饭。
下午小舅一家和大姨小姨一家都来了,终于马家的所有亲戚神奇般的聚齐了。
前年说到的新的全家福终于可以再拍了。
小舅大姨和小姨刚到的时候,见到硬生生多出一个大哥,还有多出四个侄女,三个孙辈,都有些不可思议的感觉。
因为是临时被叫来见面的,所以也没准备什么礼物。
当每个人都拿到大哥大嫂的礼物之后,就有些不好意思。
还好王永中机灵,带着小舅和阿姨们,去了储藏室。
在里面找了一些陈年酒、饰、人参什么的作为回礼。
而且最让他们感到别扭的就是,原本以为是自己的同父同母的亲大姐,也变成了同母异父的姐姐。
不过毕竟是三十多年四十年的感情了,同不同父也没什么所谓,不影响任何感情。
而马家的两个男人这次相见,显得特别的亲热。
“小弟,感谢你那么多年细心照顾姆妈了。
哥哥不在姆妈身边,家里就你一个男人,太感谢你了。”
“大哥啊,这有什么好谢的,这也是我的姆妈呀。
倒是苦了你了,才十岁就不在妈的身边。”
两个大男人有说不完的话似的,直到太阳有些偏西,室外的光线柔和了起来,这才被王永中叫去拍照。
第一排c位是老太太,左边大舅大舅妈,老妈老爸,大姨大姨夫,右边就是小舅小舅妈大表弟,小姨。
新的小姨夫,好像还没上门,婚事还没提上日程。
后排就是王永中中间两边四个姐姐姐夫最两边就是表弟表妹。
第三代统统坐在老太太前的草地上。
苏哈中画幅再一次上场,整整拍了两卷24张照片这才保险。
就是苦了王永中一次次的跑来跑去按快门了。
晚饭这次终于又拿出传统手段,分了大小桌。
而且这次的主厨变成了外婆亲自掌勺。
前前后后烧了七八个,甬州特色的拿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