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只不过有些担心罢了。
“至于刘表那边,我已经想好了说辞,准备亲自去一趟襄阳,找刘表当面说清楚。”
见大家都已经接收,徐庶直接说出了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这事在咱们看来也就那么回事,但在刘表看来,可能会很严重。
之前打的招呼恐怕不足以让刘表安心。
这事也只能我亲自去一趟了。”
听说徐庶要暂时离开,刘备心里多少有点失落。
自从有了徐庶之后,好多事都不需要刘备操心了。
他只需要在最后时刻拍板就行,那叫一个轻松。
而且,徐庶的战略眼光,策略、谋划都可以说是顶级的。
这也是刘备前半生从来没有过的。
“不知元直这次去襄阳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返回?
假如元直返回之前,曹丕、李典到了,我又该如何安排接下来的事情?
不如元直把说辞写在信上,我让公佑或者宪和带着新替你跑一趟?”
习惯了事事有人为自己提前谋划,刘备越地觉得自己一刻都离不开徐庶。
而且要命的是,徐庶的位置目前无人可以替代。
一旦把徐庶派出去,自己这边就没了主心骨,事事都得抓瞎。
眼看刘备依依不舍还顾虑重重,徐庶也有点不忍心。
但有关自己的谋划,这趟襄阳又必须他亲自去。
否则有些细节他没办法把控,这会导致自己计划出现差错,乃至破灭。
“不如这样,我晚几天再走,这期间我为主公介绍几位荆州的隐士大能。
主公只需要按照我的方法或写信或拜访,把他们一一招致麾下就行。
这样,一旦我有事不在主公身边,您也可以暂时让他们来帮您出谋划策。”
“哦?没想到元直不但精通谋略、政务,对招揽人才这块也这么熟悉。
只是,这天底下还能有代替元直的人存在吗?”
一听徐庶要为自己招贤纳士,刘备瞬间来了兴致。
这可真是一个徐庶就为自己解决了所有问题。
要是可以的话,刘备还真希望自己身边能有好几个徐庶。
“这事我早就在为主公谋划了。
只不过一直没机会向主公提起而已。”
说着,徐庶从怀里拿出一份早就写好的名单交给刘备。
“这上边有荆州本地郁郁不得志的贤才,也有我的至交好友。
目前他们都在荆州境内,主公只需要按照我名单上的提示去一一招纳就行。”
刘备欣喜的接过名单,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南阳李严,秭归县令。
南郡霍俊,不士。
襄阳向朗,临沮县史。
颍川石韬,上庸郊外,不士。”
刘备看完之后,闭上眼睛大概回忆了一下。
这里有官职的几个,确实他都有所耳闻。
只不过最近荆州战乱不断,刘表早就把这些底层小吏给忘了。
他们也都处于对前途的担忧之中,只要能遇到更好的机遇,肯定会选择放弃当前的职位。
至于没有当官的那两个,霍俊确实是乡里的大族,家里在当地也算有名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