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篓子?
“曹将军,蔡将军,二位稍安勿躁。
我这上庸城,城高墙厚,只要咱们死守,一时半会没人能攻得下来。
军队和人都在,那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过一个新野城罢了,丢就丢了。
等丞相大军一到,咱们再配合这夺回来不就行了?
何必在这吵闹,伤了和气呢?”
仍然被任命为上庸守将的申耽,见两人越吵越凶,连忙出来劝阻。
“我兄弟申仪在西城守卫,麾下有守军数千。
蒯先生的侄子蒯祺仍然守卫房陵,也有数千守军。
加上你们二位原有的几万人,咱们东三郡一共有五六万守军。
其实咱们不用慌的。
不如先想办法把这个消息告诉丞相。
他老人家智谋高深,又有郭祭酒等智囊辅佐。
一定能想出破敌之策。”
“嗯,申太守这话还像回事。
不似某些人,只知道解释喊冤,却从来不想着如何补救!”
曹仁撇了蔡瑁一眼,就不再说话。
心里也开始盘算现在的局面应该怎么收场。
现在曹仁最担心的是自家主公可千万不能被诸葛亮他们算计了。
毕竟自己这边的情况,主公还不清楚。
越是不清楚情况,越容易被敌人设计坑骗。
但是上庸目前的状态是被新野一代隔开,前往宛城正常的通路是走不了的。
要想传消息,必须翻山越岭,从北边绕过去。
只是这一绕,迁延日久,消息送到的时候,说不定主公已经中计了。
曹仁这个郁闷啊,记得在屋里团团转。
“将军,其实可以换个思路。
“
见曹仁一脸焦急,一旁的蒯良起身安慰道:
“您想啊,主公那么英明神武的人,总不至于因为少了咱们的一份战报,就完全被刘备他们压制吧?
而且郭祭酒他们不是也跟着呢吗?
见咱们这边风平浪静,也没有消息传过去,他们必定会提醒主公的。
咱们还是先把城池守好为妙啊!”
“也对!
“
听了蒯良的话,曹仁算是暂时安静下来。
思虑片刻,曹仁下令道:
“申耽,你负责通知西城申仪,你们俩率领本部军马给我把这两个城守住了。
同时派人从北边绕道宛城,一定要把消息送到主公手里,不论早晚,这事必须做。
其余人整顿军马,明天咱们直接前往房陵,守住东三郡的东大门,不给刘备任何攻打东三郡的机会!”
……
此时新野城里,兜兜转转多年,又回到故地的刘备,正看着天上的繁星出神。
回想自己前半生在北方四处征战、逃亡,被人追得跟孙子似的。
也就是投奔刘表进驻新野开始,才逐渐稳住脚跟,一步步有了现在这样的实力。
军师徐庶、卧龙凤雏,也是那个时候来到自己麾下的。
“唉!
如今又是在新野面对宛城,不知道这次结果如何……”
想起当年跟刘表联盟,从新野绕道突袭许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