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块金子可不能要,这可是攀关系的敲门砖啊!
三刻钟很快就过去了。
朱雄英带着一行人从茶楼里走了出来,朝着路口走去。郑亨、程本立、张景和王逊早已在路边等候,见太子爷来了忙跪地行礼。
朱雄英走到他们面前,看着他们,严肃地说道:“你们都是朝廷的官员,本应以身作则,为百姓树立榜样。今日之事,实在是有失体统。希望你们以后能以国家大事为重,莫要再为这些琐事争执,坏了朝廷的风气。”
四人听了,都低下了头,零零散散的说道:“殿下教训得是,我等定当铭记于心,日后定当改过。”
朱雄英并没有当街发作,挥了挥手,说道:“起来吧,希望你们能说到做到。”
四人站起身来,目送着朱雄英一行人远去。他们心中隐隐有几分不安,太子殿下不会要搞他们吧。
现在就连御史都怕朱雄英啊,因为,朱雄英已经刚过好几波御史了,每次刚御史,御史部门就会腾出来新的工作岗位,程本立能爬上这个位置,还全靠前辈头铁呢!
回去的路上朱雄英思索了很多,这次交通堵塞,不简单的是官员拌嘴吵架这么简单,背后是一个综合性的原因。
以前大明还没发展到现在这样的时候,人口没有这么多,商贩也不多,甚至连马车也没这么多,这种情况根本就不会出现,大路朝天随便走,谁也不碍着谁。
可现在,人多车多商贩多,还有赌气人的存在,便经常会出现堵车的情况。
这并非是城市建设的不足,应天城的主干道有20到40米,可以至少容纳七辆车通行,次干道也有8-12米,巷道大概在6米左右。
所以这道路是挺宽的,根本原因还是缺乏有效的管理!
这事儿得管管!
想到这里,朱雄英便走进了午门处,让王老吉等太监们拿着买的吃食,准备给朱标送去。
李景隆办完了差事,也没有再跟着朱雄英进宫的理由,在门口时,就告辞离去了。
这一路上虽说是步行,可那些需要热着才能保持口感的食物,专门在食盒中,放着一个小小的暖炉煨着,始终保持着一定温度,确保维持最佳口感。
来到了谨身殿之前,门口的守门太监看到是朱雄英来了,便立刻迎上来,行礼说道:“见过太子殿下!”
朱雄英点点头,询问道:“陛下,此时可在接见臣子?”
特意这么问,是因为,要是朱标在接见臣子,自己拿着这些东西,会让他们都感觉到别扭。朱标不能开会开到一半,说:
爱卿先等下,朕先吃个鸭腿儿!
所以朱雄英才有这么一问。
那守门太监恭敬的说道:“回太子殿下的话,陛下刚刚让我们都出来,此时并无接见!”
朱雄英点了点头,迈步走进谨身殿,那守门太监突然想到,自己是守门太监啊,要不要去通传一下,刚冒出来这个想法,他就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这是别人吗,这是太子殿下啊!
迈步进去殿中,正看见朱标正独自在龙椅上,不知道在干什么,朱雄英向身后众人挥挥手,自己拿着一个食盒上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