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瑶的指尖,两人目光交汇,陈天佑脸一红,连忙道谢。
第二天清晨,渡慕寨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陈天佑走出家门,迎面碰上挑水的王婶,王婶笑着说:“天佑啊,你可真给咱们寨长脸!” 一路上,不断有人跟他打招呼,眼神里满是敬佩。卖菜老人早早等在他家门口,身后的竹筐里装满了最新鲜的蔬菜,还特意带了几个自家腌制的咸鸭蛋。老人紧紧拉着陈天佑的手,声音哽咽:“这是我自家种的、腌的,你一定得收下,不然我这心里不安生!” 陈天佑再三推辞,老人却执意不肯,他只好收下,还叮嘱老人以后遇到危险及时呼救。
然而,这件事并没有就此平息。疤脸汉子心有不甘,他纠集了一帮更凶狠的地痞,扬言要找陈天佑报仇。消息很快在寨子里传开,村民们都为陈天佑捏了一把汗。陈天佑得知后,并没有害怕,反而更加坚定了守护寨子的决心。他每天更加刻苦地练功,还在寨子里巡逻,以防地痞们突然袭击。
就在陈天佑加强防范的同时,寨子里也有一些风言风语。村里的二流子二蛋,在一旁冷嘲热讽:“陈天佑这小子,就是爱出风头,这下可好,惹上大麻烦了,看他怎么收场。” 这话传到陈天佑耳朵里,他只是淡淡一笑,并未放在心上。阿瑶听说后,气呼呼地找到二蛋理论:“你懂什么!天佑是为了帮人,不像你,整天游手好闲。” 二蛋被说得面红耳赤,灰溜溜地走了。
陈天佑英勇救人的事迹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族长耳中。德高望重的族长坐在鼓楼里,轻抚着花白的胡须,眼中满是欣慰:“如此少年,当好好嘉奖!” 随即,他召集寨中长老商议表彰之事。大家一致决定,要在鼓楼前举行一场隆重的仪式,让全寨人都知道陈天佑的义举,也借此激励更多年轻人。
接下来的几天,寨子里热闹非凡。妇女们忙着制作精美的彩旗,她们聚在一起,一边飞针走线,一边谈论着陈天佑的英勇事迹,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男人们将鼓楼前的广场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搭建了简易的台子。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仪式,他们对陈天佑充满了好奇和崇拜,课间休息时,几个孩子凑在一起,模仿着陈天佑与地痞搏斗的样子。阿瑶也参与到准备工作中,她精心绣了一个香囊,打算在仪式上送给陈天佑。
在准备仪式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在帮忙搬东西时,不小心碰倒了刚做好的彩旗。阿瑶看到后,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和孩子们一起重新整理。她一边整理,一边给孩子们讲陈天佑救人的细节,孩子们听得入神,眼中满是对陈天佑的崇拜。
表彰仪式当天,阳光格外明媚。鼓楼前早早挤满了人,孩子们踮着脚尖,大人们伸长脖子,都想一睹陈天佑的风采。陈天佑穿着精心准备的侗服,这套衣服是母亲特意翻出箱底,连夜清洗熨烫的,上面精美的刺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站在鼓楼台阶上,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乡亲们,心中既紧张又自豪。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骚动。疤脸汉子带着一帮地痞气势汹汹地闯了过来,他们手持棍棒,叫嚣着要找陈天佑算账。现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村民们纷纷露出惊恐的神色。陈天佑没有丝毫畏惧,他大步走下台阶,站在众人面前,目光坚定地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