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山场馆正式开业是明天,今天是开幕式。
简单来讲,是馆长请来了几个有名的人物站台,以及各行各业有影响力的人,然后新闻媒体一块上,为它造势。
毕竟这地方针对的是高净值人群,得好好包装下才行。
李萍萍和林晓野到的时候,已经有些晚了。
外面没什么人,只有些服务工作人员,和几个像林晓野她们这种没什么特别身份的散客。
倒也好,没有喧哗和人群,看得更仔细全面些。
林晓野站在弧形主厅陈列的大型山水主题装置前,看着在骄阳的照耀下,光影与立体岩雕惊鸿交织的浮光掠影,大为感慨。
这趟来得值。
在林晓野看得入神时,后方突然传来快门声。
林晓野转头,看举着手机拍照的李萍萍。
李萍萍随手拍了张照片发给主任,便讲:“走吧。他们都去艺术展厅了。”
她说完往里走。
林晓野再次抬头看了眼岩雕墙,还是跟上她的步伐。
等她们进去场馆后。
二楼露天一处极为刁钻的位置。
扛着备用镜头的助理,擦着脸上豆大汗珠问:“顾总,这面墙不是拍过了吗?”
因为拍摄方案被否,他们熬了一个通宵,重新出了一稿。
这稿来不及给领导看,只好出动摄影部的总负责人,力求拍出惊天动地的照片,好让许总满意。
所以他们来得很早,该有的空镜素材,在太阳升起的那段时间便拍完了。
顾其对看着镜头里的画面讲:“多拍几张,到时许总要不满意,就让他自己选。”
主打一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助理小声讲:“顾总,你以前不是这么说的。”
他说,照片不是越多越好,只要足够精彩,一张足以。
顾其对没理他,扛着相机回到安全位置,摘下帽子擦了把汗。“你让小智拍好内场,我去其它地方转转。”
助理看走掉的领导,再看手里、包里的设备,犹豫下就咬咬牙,扛着比自己还贵还重的设备去找主摄。
-
“遇山场馆,主体采用轻钢与ptFE膜结构,屋顶为流线型双曲面,底部是以当地毛石砌筑成的厚重墙体,而北侧立面通过高落地玻璃消隐结构边界,将峡谷风光引入室内,形成“上轻下重”的视觉平衡。”
“整个设计理念,我是以山石对话为灵感,将艺术创作、自然崇拜和生态技术三者合一,来建造的这处为人群提供触及精神性的场域,亦以谦卑姿态隐入大地,成为山体呼吸的一部分——恰如赖特所言:‘建筑应属于山,与山同乐共生。’”
林晓野一路被建筑吸引,不时停下来这里看看那瞧瞧,走得有些慢。
等她和李萍萍跟上大部队时,大师发言环节刚好结束。
主持人恭敬的送大师下台,开始后面的常规流程。
常规流程,无非是初衷、理念,以及建筑突破哪些技术,用了什么先进材料等等。
林晓野不想听这些,想去刚才大师说的那面高落地玻璃看看。
李萍萍见她探头探脑的,直接讲:“你自己看吧,我走的时候叫你。”
她不是林晓野,她对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