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或站在槐树下争论经义,或坐在石凳上探讨时政,言语间尽是指点江山的意气,一派“纵横天下”的少年风骨。
方宁随意拦住了一个正整理书卷的学子,拱手问道:“这位兄台,敢问新生报到,该往何处去?”
那学子抬眼,见方宁气质不凡,便笑着回礼道:“新生长报到在‘养正斋’,沿此路直走,穿过前方‘浩然苑’,向左前行,就会看到挂着养正二字匾额的院落。那里负责接待新生、登记学籍,还有学监老师答疑解惑。”
方宁道谢后,便带着夜魅往养正斋走去。
不多时,一座青瓦白墙的院落出现在眼前,院门上的“养正”二字苍劲有力。
走进院内,便见正屋中坐着几位身着儒衫的老师,方宁走上前,拱手道:“学生方宁,前来报到。”
其中一位整理书卷的中年老师闻言抬头,盯着方宁看了半晌,声音都是惊喜。
“你说你是谁?你是方宁?可是那个方宁?”
这个老师并没有明确说出方宁是哪个方宁,但方宁却似乎明白了对方要问的是哪个方宁,就点头道:“正是学生。”
那老师一拍大腿,喊道:“太好了,就等你了。孟学监,孟学监!您快出来看看,四句方宁来报到了!”
话音刚落,一个须发皆白的儒雅老者从内屋走了出来。
老者出现之后,上下打量方宁良久,片刻后才捻着须髯笑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老夫早听闻方夫子有勇有谋,通晓大道,今日能来太学院求学,真是我院之幸。快,快进内屋详谈,老夫还有些关于经史与实务的问题,想与你探讨探讨。”
进了屋内之后,那老者便介绍自己名为孟修德,是太学院里负责学生学籍以及生活住宿等一应事务的学监。
这学监乃是太学院里独有的一个官职,并不是学府的夫子,而是在太学院里的一名朝廷高官,品阶正三品,放到京都外的州郡,也至少是一方主官的品级。
也只有太学院里,才会设置这样的官职。
在进入到太学院之前,方宁早就已经详细阅读过太学院相关的资料情报,自然知道这一点,更知道眼前这个看着慈眉善目的孟修德,可是和太学院院长云卷舒两人是亲师兄弟的关系,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官场,那都是相当有地位的存在。
因此,方宁对着孟修德执弟子礼,毕恭毕敬。
“学生方宁早闻孟夫子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学生三生之幸。学生愿但听夫子教诲。”
谁料孟修德却是突然来了一句:“方宁,你可愿意拜老夫为师?”
方宁一愣,看着孟修德。
双方之前可以说是素未谋面,这初次见面就让人磕头拜师,是否草率?
方宁再拜,嘴中说道:“孟夫子垂青,学生之幸。然,学生有一义兄,若知此事,必然反对。因此,学生以为,万万不可。”
“义兄?何人竟然有胆子阻止老夫收徒?”
“学生义兄,温吞温夫子。”
孟修德目瞪口呆,半晌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