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信心,并不是无缘由的,而是在看到了数种方案之后,从中选择最符合自己心意的想法。每一个抉择,都有被选择的理由,也是最终作品质量的保证。”
“有些迫不及待了啊……”
米罗心潮澎湃,第一次感觉到绘画准备时间太过漫长,有一种灵感堵在指尖,无法释放的压抑。
远处的个人机器人如同一道闪电,从天空中飞掠过来,将米罗的绘画包放下。
米罗迫不及待的打开绘画包,拿起画板和颜料,不打算做更进一步的准备工作,而是拿起画笔,就在白纸上,将灵感涂抹。
他画的很快,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在思考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脑海中的画面,填满整张纸。
他画的很急,颜料着纸如同狂风骤雨。
花朵、树木、草丛,这些在米罗的笔下真实而细腻,就像是眼前的场景,精致工整,美轮美奂。
寥寥几笔,主体的花园就已经勾勒完成,色彩鲜艳饱满,将花园中最为刻意的美完整的复制在了纸上。
画面的中心,是一簇又一簇整齐排列的蓝风铃,月季,牡丹……
光线柔和,高低错落,明亮区域的花朵娇艳欲滴,暗部的草叶生机勃勃。
作品做完了?
不,才刚刚开始。
米罗在花朵下方的阴影区域,用极细、颤抖的、近乎透明的灰紫色和脏白色线条,勾勒出那个短暂存在的、不规则锯齿状阴影的“幽灵”。
它没有明确的边界,像一缕似有似无的烟,与上方花朵的坚实形成诡异对比。
随后,这一抹混杂的阴影,就像是融入到水中的墨滴一样,悄然扩散到这幅画的周围。
除了主体的花丛,周围的一切场景都被表现为了一片流动的金色、银色、灰色的光带,在这些光带交汇的边缘,点染了极其微小,肉眼几乎难以分辨的高饱和度噪点。
猩红,深蓝。
一眼看不到它们,但是却能够感觉到他们在画面中存在,就像隐匿于画布后面。
这些噪点不规则的分布,分布在整张画面的各个角落。
如果单独来看,画面下方用了有些脏的线条,可是当放到整体,这幅画下方反而没有了脏的感觉,干净,厚重。
在花朵下方的阴影区域中,覆盖了几道潦草、无法辨认的杂乱线条。
可是在观看整幅画,当注意力放在主题的花卉时,下方的这些线条,会隐隐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是在枯萎的花,在阴影中若隐若现。
可实际上,在这片花园中,花是不会枯萎的。
“不,是会枯萎的,只是枯萎的花被替换掉了。”
米罗的眼眸发亮。
在和谐的色彩体系中,加入一丝几乎看不见、但直觉能感知的“脏色”,这些细节,却让整个画多出来了更多的细节和时间。
画面的重点不在主体那逼真的花卉,而是在于周围那些模糊处理的场景、线条中饱满的情感表达。
作品已经接近完成,但是米罗却没有停下细节的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