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题小组的频道上刷新出来一排一排的信息。
如此大量且密集的信息出现在他们的屏幕上,而且其中透露出来的消息也有不少。
这是他们的课题检测的题目,同时也是在这次课题中他们需要遵守的规则。
其中可以推敲的点有不少。
他们现在作为防守方,防止他人窃取机密,这是合理的,他们的监测器课题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完善Ai的检测。
甚至主AI在这处训练场给他们划拨了一幢机密大厦,由他们完全布防,充分发挥自己的监测系统的保防护能力,这也称得上是大手笔。
或许在AI看来,实践是最好的检验效果。
考虑到他们只是新生之前没有经过系统的战斗训练,而且几个人没有一个是战斗专业的学生,所以在大厦中已经有了完善的安保模块,具体的操作和防守都已经进行了极端的简化。
他们只需要考虑到在合理的地方选择放置机密,并且将他们的监控设备布置在对应的位置就好。
这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个检测的难点在于,窃取他们机密的对手,都是高年级的学长学姐。
而且这些学长学姐还是对应的战斗专业,窃取机密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期中成绩,可想而知,这些学长学姐肯定会全力以赴。
在诺亚设计的监控设备中,最核心的应用意图就是对于危险的预防和提前标记。
现在这些学长学姐有着明确的窃取意图,理论上来说,在他们靠近了机密大厦的范围内,就会被监测到。
这是一场零和博弈。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监测系统需要承受极大的挑战。
不过看到这里,诺亚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除了设备的安放,原型机的图纸分割也有讲究。
如果分割的多了,防守的力量分散,那么必然可能会有一部分碎片被窃取,得分的上限不高。
但是相应的如果分割的少了,只要露出来任何一部分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得分的细则没有明说,但是可以预想到一旦超过一半的图纸泄露,对于第二个检测任务就会起到负面影响,高年级学长破解图纸的研发进度也会有巨大的提升。
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就只能在测试过程中自己不断的迭代,补选可能出现的漏洞,尽可能的赶上学长学姐们破解速度迭代。
至少在三天的检测时间范围内不能被破解。
有点头痛啊。
破坏总比创造难。
找漏洞总比补全功能简单。
原型机图纸被学长学姐们发现,还不知道他们会从什么角度开始攻击,甚至很多本身不算是漏洞的部分,在他们看来或许都是薄弱的攻击点。
诺亚对于自己的这个监测系统有明确的认知,受限于时间和经历,他们只是想初步完成自己的产品功能,利用AI的权限白嫖数据用来检验监测系统的性能。
其中很多基础功能虽然完成了,但是并不算特别稳固。
想要在检测进行中补上漏洞,预防他们针对性的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