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令批下来时,天刚蒙蒙亮。
石盘岭的雾气还没散,姜玉华带着技术队的人再次来到范守厝家。
“范守厝!”
姜玉华推开门喊了一声,屋里没人应答。
桌上的钢管还放在原地,砂纸被随意地搭在上面。
墙角的麻袋被挪动过位置,原本盖在桌下的黑布也不见了。
“人呢?”
赵风心皱起眉,走到后窗查看,窗台上有新鲜的脚印。
“好像从后窗跳出去了。”
“追。
两人一组,沿山脚搜查,注意隐蔽。”
技术队的人立刻散开,姜玉华则留在屋里,指挥警员仔细勘查。
他走到桌边,拿起那根打磨了一半的钢管,指尖划过光滑的表面,能清晰地感觉到手工打磨的纹路。
钢管的内径约有七八毫米,恰好能容纳那枚特殊的子弹。
“姜队,你看这个。”
一名技术警员在火炉旁蹲下,用镊子夹起一小块未燃尽的金属碎片。
“成分和子弹里的废铁一致。”
火炉里的煤渣还是热的,说明昨晚有人用过。
姜玉华走到墙角,掀开一个麻袋,里面的废零件少了很多,尤其是那些黄铜和铅制的碎片,几乎空了。
“他把零件转移了。”
赵风心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证物袋,里面装着几根细钢丝。
“后窗外面的泥地上有这些东西,和他说的下套用的钢丝一样,但没找到陷阱的痕迹。”
姜玉华的目光落在桌角的一个木盒上,盒子没锁,打开一看,里面装着几枚粗糙的弹头。
形状和葛醇芭体内的子弹惊人地相似,只是还没打磨完成,边缘带着毛刺。
“找到了!
这就是证据。”
技术人员立刻对弹头进行采样,初步比对显示,材质和工艺与死者体内的子弹完全吻合。
“姜队,外面有现!”
门口传来喊声。
姜玉华出去一看,两名警员正站在屋后的枣树下。
树旁的泥土有被翻动过的痕迹,新鲜的土块堆在一边,露出下面埋着的一个黑色布袋。
“小心点挖。”
姜玉华叮嘱道。
警员用小铲子慢慢铲开泥土,将布袋完整地取了出来。
布袋沉甸甸的,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堆拆散的金属零件。
枪管、枪栓、扳机、弹簧,拼凑起来正是一把狙击枪的雏形,枪管内壁隐约能看到枣木内衬的痕迹。
“组装起来看看。”
姜玉华道。
技术人员很快将零件组装好,一把造型粗糙却结构完整的狙击枪出现在众人面前。
枪身由各种废铁拼接而成,枪管上布满手工打磨的痕迹,枪托是用枣木削成的,上面还沾着些许泥土。
“试射一下?”
一名警员问。
“不用。”
姜玉华拿起枪,掂量了一下,重量比制式狙击枪轻不少,但手感很稳。
“弹道测试和零件比对就能确认。”
就在这时,负责搜查的警员打来电话:
“姜队,在鹰嘴崖下现范守厝了,他没跑,就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