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次,子产陪同郑简公前往晋国访问。
晋平公因为忙于其他事务,迟迟不肯接见他们,还将他们安排在条件简陋的馆舍中。
子产见状,命人拆毁了馆舍的围墙,将郑国的车马直接停放在馆舍内。
晋平公得知后,十分恼怒,派大夫士文伯前来质问。
子产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们郑国是晋国的属国,此次前来朝贡,本是怀着诚意。然而,贵国却迟迟不肯接见,馆舍又如此简陋,根本无法安置我们带来的礼品。我们担心礼品受损,辜负了我君对晋国的敬重,所以才拆毁围墙。若贵国能够尽快安排接见,我们愿意承担修复围墙的费用。”
士文伯将子产的话转达给晋平公,晋平公听后,深感惭愧,立即接见了郑简公,并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宴会。
在子产的努力下,郑国在晋、楚两大强国之间维持了相对的和平与稳定,避免了许多战争的灾难。
随着岁月的流逝,子产逐渐步入暮年,但他对郑国的牵挂丝毫未减。
他依然每日早早地来到朝堂,处理政务,为郑国的发展出谋划策。
尽管身体越来越虚弱,他还是坚持亲自到民间走访,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子产将自己多年来治理国家的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年轻的官员们。
他告诫他们,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要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才能让郑国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子产去世后,郑国百姓悲痛万分。
他们自发地为子产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哭声震天。
就连那些曾经反对过他的贵族,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功绩。
子产以其卓越的才能、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为郑国的繁荣与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不仅影响了郑国的历史进程,也为后世的政治、法律和外交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春秋乱世的浩瀚星空中,子产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着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