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发动突然袭击,阖闾在战斗中受伤,不久后身亡。
临终前,阖闾将王位传给儿子夫差,并嘱咐他一定要为自己报仇。
夫差即位后,日夜练兵,立志复仇。
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之战中大败越军,勾践被迫求和,带着妻子和大臣范蠡到吴国为奴。
伍子胥主张一举消灭越国,以绝后患,但夫差不听,他被勾践的谦卑和范蠡的计谋所迷惑,接受了越国的求和。
此后,伍子胥多次劝谏夫差,提醒他越国是吴国的心腹大患,不可养虎为患。
但夫差不仅不听,反而对伍子胥产生了不满和猜忌。
而勾践在吴国忍辱负重三年后,终于被夫差放回越国。
回国后的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复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差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一心想要北上争霸,与齐国、晋国等中原大国一争高下。
伍子胥极力反对,他认为吴国的主要威胁是越国,应该先解决越国问题,再考虑争霸中原。
但夫差对伍子胥的话置若罔闻,执意发动对齐国的战争。
公元前484年,夫差在艾陵之战中击败齐国,一时间威名远扬。
他更加骄横自大,对伍子胥的劝谏愈发反感。
此时,奸臣伯嚭趁机在夫差面前进谗言,诬陷伍子胥谋反。
夫差信以为真,竟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让他自杀。
伍子胥接过宝剑,仰天长叹:“我辅佐你父亲成就霸业,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要把吴国分一半给我,我都不接受,如今你却听信谗言要杀我。我死之后,你们一定会看到越国的军队开进吴国的都城,吴国也必将走向灭亡!”
说完,伍子胥自刎而死。
夫差得知伍子胥已死,还不解恨,下令将他的尸体装在皮囊里,投入江中。
伍子胥死后不久,勾践果然率领越军攻打吴国。
经过多年的战争,吴国国力耗尽,最终被越国所灭。
夫差在绝望中自杀,临死前,他用布遮住自己的脸,说:“我无颜在地下见到伍子胥啊!”
伍子胥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
他是一位忠肝义胆的英雄,为报父仇,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业。
他又是一位悲剧人物,虽忠心耿耿,却因忠言逆耳,不被君主理解,最终含冤而死。
他的故事,成为了春秋历史上的一段悲壮传奇,被后人传颂至今,警示着人们在权力、欲望和忠诚之间的抉择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