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加上连年灾荒,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他们拖着虚弱的身体,四处乞讨,眼神中充满了绝望。
邓禹站在自家庭院中,望着远处的惨状,心中满是忧虑。
他的眉头紧锁,在庭院中来回踱步,像一只困兽。
深夜,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百姓受苦的画面。
终于,他下定决心,对家人说出了心中的想法:“乱世出英雄,我不能困于这一方天地,定要出去闯荡,拯救苍生。”
家人虽有担忧,但深知邓禹的志向,只能默默支持。
更始元年,刘秀奉更始帝之命,攻略河北。
消息传到颍川,邓禹眼前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他听闻刘秀礼贤下士,心怀苍生,在民间有着良好的口碑,认定刘秀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明主。
于是,邓禹毫不犹豫,收拾行囊,踏上了追寻刘秀的道路。
一路上,战火纷飞,宛如人间炼狱。
道路两旁是被烧毁的村庄,残垣断壁在风中摇摇欲坠,横七竖八的尸体散发着阵阵恶臭。
邓禹既要躲避强盗的劫掠,又要应对恶劣的天气。
烈日炎炎时,他汗流浃背,嘴唇干裂;寒风凛冽时,他冻得瑟瑟发抖,手脚冰凉。
干粮吃完了,他就采摘野果充饥,有时候野果也难以寻觅,他只能饿着肚子继续前行;鞋子磨破了,他就用破布包裹双脚,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
但无论多么艰难,他心中追寻明主的信念从未动摇,那信念如同燃烧的火焰,给予他无尽的力量。
历经千辛万苦,邓禹终于在邺县见到了刘秀。
刘秀正在营帐中审阅军报,听到士兵通报,立刻起身迎接。
刘秀见邓禹风尘仆仆,衣衫褴褛,但眼神坚定,犹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心中暗自赞赏,笑着问:“邓生远道而来,是想为官吗?”
邓禹恭敬地行了礼,身姿挺拔,摇头道:“不愿。如今汉室倾颓,百姓受苦,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助明公复兴汉室,拯救苍生。”
刘秀听后,深受触动,目光中流露出对邓禹的欣赏,当即留邓禹在身边,共商大事。
此后,邓禹成为刘秀的重要谋士。
邯郸之战爆发,王郎称帝,得到当地豪强的支持,势力迅速壮大。
刘秀的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处境艰难,军营中弥漫着沮丧的气氛,不少将领心生去意。
邓禹却坚定地站在刘秀身边,在营帐中,他目光如炬,言辞恳切地对刘秀说:“如今虽局势艰难,但明公素有威望,又深得民心。王郎不过是趁乱而起的贼寇,不得人心。只要明公坚持下去,广揽人才,扩充实力,必能扭转乾坤。”
刘秀听后,精神大振,眼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焰,采纳了邓禹的建议,派人四处招贤纳士。
邓禹还亲自参与制定作战计划,他仔细分析王郎军队的部署和弱点,发现王郎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内部指挥混乱,协同不畅。
于是,他建议刘秀避开正面交锋,采用迂回战术,从侧翼突破,先切断王郎军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