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甄姬(4 / 5)

,曹丕最终成功被立为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顺利继承魏王之位。

不久后,他逼迫汉献帝禅位,建立了魏国,史称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甄姬被封为夫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曹丕身边的妻妾逐渐增多,他对甄姬的宠爱也渐渐不如从前。

尤其是在郭女王出现之后,甄姬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郭女王,原名郭照,她聪明伶俐,善于谋略,有着不输男子的智慧和胆识。

她在曹丕争夺皇位的过程中,为他出了不少力,成为了曹丕的得力助手和智囊。

曹丕对她极为赏识和信任,常常与她商议国家大事。

相比之下,甄姬性格温婉,心地善良,不善于争宠和权谋。

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纯真与善良,不愿意卷入宫廷的明争暗斗之中。

然而,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这种善良与单纯往往成为了她的弱点。

郭女王为了巩固自己在曹丕心中的地位,不断地排挤和陷害甄姬。

她在曹丕面前说甄姬的坏话,挑拨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

她还设计让甄姬陷入困境,让曹丕对她产生误解和不满。

甄姬面对郭女王的种种刁难和陷害,心中充满了委屈和痛苦,但她却始终保持着沉默。

她不愿意与郭女王争斗,也不愿意向曹丕解释,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她将自己的情感和痛苦都寄托在了诗词之中,用文字来抒发内心的哀怨与无奈。

甄姬的哀怨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

她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这首诗,字字泣血,句句含悲,表达了她对曹丕的深深思念与无尽哀怨,以及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无奈与感伤。

每一个字,都仿佛是她心中的血泪所化,诉说着她在宫廷中的孤独与痛苦。

然而,甄姬的这首诗并没有得到曹丕的理解和同情,反而让他更加愤怒。

他认为甄姬是在怨恨他,是对他的不忠。

在郭女王的不断挑拨下,曹丕的心中对甄姬的爱意早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猜忌和厌恶。

最终,在黄初二年,曹丕听信了郭女王的谗言,下令赐死甄姬。

当赐死的诏书摆在甄姬面前时,她的眼神中没有恐惧,只有无尽的绝望和悲哀。

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所有的梦想和希望都将化为泡影。

她默默地接过诏书,眼中流下了最后一滴泪水。

这滴泪水,包含着她对世间的眷恋,对曹丕的失望,以及对自己命运的不甘。

甄姬死后,曹丕还下令在她的口中塞满米糠,以防止她在阴间告状。

如此残忍的手段,让人不禁为之动容,也让甄姬的悲剧命运更加令人唏嘘不已。

一代佳人,就这样在风华正茂之时香消玉殒,年仅四十岁。

她的离去,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虽然短暂,却留下了一道永恒的光芒。

最新小说: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大明,我来了! 第一权臣 流放抄家?玄学老祖囤货算卦飒翻天! 寒门状元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