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李典(2 / 4)

路,最终促成下邳城破、吕布授首。

战后论功,曹操赞其\"勇而有谋,可当方面之任\",迁为离狐太守,食邑增至六百户。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遣大将高览、张合猛攻曹军营垒,同时命别将韩荀率万人袭扰曹军西路粮道,企图截断许昌与官渡的联络。

李典临危受命,与程昱共掌水军,镇守孟津渡口。

时曹军粮草皆经黄河运输,韩荀于北岸设营,以投石车攻击运粮船。

李典观察多日,发现袁军\"昼间戒备森严,夜间懈于巡哨\",遂于八月十五夜,率五千精兵乘楼船渡河,以火箭焚烧袁军营寨,韩荀死于乱军之中。此役确保曹军粮道畅通,曹操在《劳李典令》中称:\"微子之力,吾将饿死于官渡矣。\"

建安七年(202年),刘备依附刘表,屯驻新野,屡犯曹操边境。

曹操以夏侯惇为都督,于禁为先锋,李典为护军,率军三万南征。

九月,曹军进至博望坡,与刘备军相遇。

刘备见曹军势大,采纳徐庶之计,佯装败退,烧毁营地后撤至博望坡深处。

夏侯惇登高了望,见\"敌营烟火冲天,旗帜散乱\",认定刘备\"怯战而逃\",

欲率轻骑追击。

李典察勘地形,见南道\"两山夹峙,林木茂密\",

急谏曰:\"兵法云‘归师勿遏,穷寇莫追’,

况此道险狭,若贼设伏,我军必败。\"然夏侯惇素轻李典\"书生用兵\",

冷笑曰:\"竖子何知!吾追贼数十里,未见一兵一卒,彼已胆裂矣!\"

于禁亦附和:\"不趁势破敌,更待何时?\"

李典力争曰:\"昔庞涓死于马陵,任尚败于冀北,皆因轻敌冒进。愿都督三思!\"

夏侯惇拂袖而起:\"护军但守辎重,破贼之事,不劳君忧!\"

夏侯惇率两万步骑追击二十里,果入埋伏。

刘备令关羽、张飞率伏兵从两侧杀出,以火攻阻断退路,曹军顿时大乱。

夏侯惇左冲右突,不得脱身,士卒死者相枕藉。

危急时刻,李典一面命部将乐进固守辎重营,一面亲率五千精骑绕道博望坡东侧,从刘备军背后突击。

据《资治通鉴》记载,李典\"执槊当先,呼声震野,连破敌阵三重\",最终与夏侯惇部会合,且战且退,直至黄昏方脱离险境。

此役曹军折损七八千人,唯李典所部伤亡不足百,曹操闻之,特遣使赐李典\"黄金五百斤,绢千匹\",并手书曰:\"博望之败,非战之罪,卿临危不乱,真良将也。\"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操西征汉中,孙权趁机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

此时合肥守军仅七千,主将为张辽、乐进、李典,而三人素存芥蒂——张辽本为吕布旧部,曾于兖州之战中射杀李典族弟李祢;乐进则因李典\"儒将\"身份屡加轻视,三人\"每会议,言语多相忤\"。

曹操临行前密函护军薛悌,曰:\"若孙权至,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张辽持函犹豫,深知与李典不和,恐难协同。

李典察其神色,慨然曰:\"典尝闻‘国难

最新小说: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嫡嫁千金 第一权臣 闪婚成宠:全能娇妻杀疯了!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 鹰掠九天 唐时明月宋时关 还说你不是神仙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游戏?还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