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司马昭(2 / 3)

>

甘露五年的某个深夜,司马昭隔着珠帘听着曹髦吟诵\"伤哉龙受困,不能跃深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的金错刀。

他何尝不知这位少年天子的抱负?

但司马家走到这一步,早已没有回头路。

当成济的长矛刺穿曹髦胸膛时,溅在宫墙上的血花宛如绽放的红梅,司马昭望着那片猩红,突然想起辽东战场上公孙渊被斩时的场景——原来上位者的陨落,都是这般惨烈而决绝。

景元四年,长安城郊。

司马昭的行辕内,烛光摇曳,照亮了一堆堆蜀汉山川的沙盘。

这些沙盘制作精细,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都栩栩如生,仿佛将整个蜀汉大地都搬到了眼前。

邓艾站在沙盘前,他虽然白发苍苍,但眼神却如炬,透露出一股坚定和果敢。

他指着沙盘上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说道:“愿领五千精兵,从阴平小道直取涪城!”

钟会站在一旁,他轻抚着腰间的佩剑,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此等险计,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司马昭凝视着沙盘上的阴平道,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父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兵行险着,需谋定而后动。”

这句话一直在他心头萦绕,如今面对邓艾的提议,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句话的深意。

阴平道,地势险峻,道路崎岖,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大忌。

然而,邓艾却认为这是一条可以出奇制胜的道路。

他坚信,只要自己率领五千精兵,穿越这片险地,就能直捣涪城,给蜀汉致命一击。

司马昭心中权衡着利弊。

他知道,邓艾的提议虽然冒险,但如果成功,将会给蜀汉带来巨大的打击。

而钟会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这条道路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最终,司马昭做出了决定。

他缓缓地抬起手,将象征着节钺的黄钺交到了邓艾的手中。

那一刻,他仿佛看见父亲的影子与自己重叠,父亲的教诲在他耳边回响:“兵行险者,需谋定而后动。”

邓艾接过黄钺,他的手微微颤抖着,这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毫不畏惧。

司马昭看着邓艾,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相信,邓艾一定能够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为大魏立下赫赫战功。

当绵竹关的烽火燃起,司马昭在洛阳城的太极殿内彻夜未眠。

捷报传来时,他握着邓艾的手书,墨迹未干的\"刘禅请降\"四字让他眼眶发热。

但这份喜悦很快被钟会的密报浇灭——蜀地的崇山峻岭间,另一场权力的角逐正在暗流涌动。

平叛的过程比预想的更加惨烈,当姜维自刎的消息传来,司马昭望着蜀地方向长叹:\"此乃天下奇才,可惜生不逢时。\"

咸熙元年的登基大典筹备得如火如荼,司马炎捧着九锡之礼的奏表,眼中难掩热切。

司马昭却望着未央宫斑驳的梁柱,想起父亲在高平陵之变后说的话:\"司马家不需要第二个王莽。\"

他最终婉拒了加九锡的提议,将晋王冕旒上的十二旒减去三旒——这份克制,

最新小说: 你管这叫恋爱选项? 穿成星际天赋废,靠种田养家糊口 流放抄家?玄学老祖囤货算卦飒翻天!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第一权臣 大周:帝国之王霸天下 大明,我来了! 寒门状元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暴君登基横扫九州